导读:“用工荒、就业难”两个词放在一起怎么看都有点不搭,但这种被称为“结构性矛盾”的情形,在有着传统文化的中国春节后比比皆是。各地区政府、企业都纷纷出招破解,成为周而复始的季节性工作。浙江省宁海县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从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出发,充分了解和研判岗位需求形势,运用网络信息平台多渠道发布用工信息,引导劳动者进行预约登记,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预约就业”体系,通过向劳动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就业服务,在提升预约就业成功率的同时保障预约就业服务高质高效,实现了人力资源供需信息的有效对接。
宁海县是计划单列市宁波市的下辖县,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地区之一。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推行春节“就业预约”服务,即依托就业服务平台开展用工及就业预约登记服务,建立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库、劳动力信息库、培训信息库等,实现人力资源供需信息的有效对接工作,及早帮助企业和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确保节后企业用工和就业形势稳定。
一、创新理念,多渠道拓展预约就业服务覆盖面
一是依托就业服务网络开展“网上预约”。即利用宁海就业网、宁波模具人才网等网络平台开展就业预约登记,截至目前,全县在网上就业预约报名的求职者有1800余人。该县还计划开通宁海智慧就业便民服务系统,实现随时随地预约就业。
二是依托乡镇村三级劳动保障服务网开展“现场预约”。县人力资源市场、各乡镇(街道)、社区、村等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积极开展“就业预约”服务,通过招聘会现场批量预约、日常接待或电话预约方式,分门别类登记企业用工需求与求职者意向。
三是依托外地招聘活动开展“异地批量预约”。积极组织外出招聘活动,并主动对接当地劳务市场开展“异地预约就业”服务,特别针对丽水、衢州、金华等省内欠发达地区,进行异地农村富余劳动力预约就业服务。
四是依托云端网络开展“预约前”服务。开设“智慧就业一点通”系统,包括“就业云服务、创业云扶持、数据云应用、政策云共享”四大平台和“信息提示、在线互动、用工预警、流程模拟、交换比对、条件匹配、统计分析、网上申报”八大功能。求职者可以通过智慧就业一体化终端机直接了解最新的就业咨询和招聘信息,随时随地预约就业,实现求职者“在家里、在社区、在市场”都能自主求职就业,打造“一公里”就业服务圈。
二、合理引导,多“角色”提升预约就业成功率
一是做好“研判员”掌握形势。实施重点企业用工监测,建立重点企业用工动态监测机制,对全县105家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和用工情况进行统计监测,及时全面掌握重点企业缺工情况,强化对用工需求分析研判。同时认真梳理预约就业登记名录库中的求职者情况,每周开展“预约就业”人员信息统计,做好就业信息的分析和匹配。
二是做好“红娘”促成就业。依托就业服务网络,对预约就业登记的求职人员、对接企业进行岗位推荐,并开具介绍信到企业面试;对预约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提前进行相关信息分析匹配,得到企业初步意向之后,通知面试,可帮助外来务工人员避免“来回跑”或者“跑冤枉路”,有效节省住宿等方面的生活费。
三是做好“知心人”增加就业。鼓励城乡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尤其是特殊群体,如家庭条件困难、无较好谋生手艺而又放不下面子打零工的零就业家庭,通过采取主动聊天、沟通了解等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宣传讲解有关就业创业政策,引导就业创业;对年纪较大、工作能力下降的部分长期失业人员和低保边缘户人员,鼓励与帮助其参与承接来料加工等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
三、跟踪服务,多举措保障预约就业服务高质高效
一是推行分类培训,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针对在预约就业登记名录库内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下岗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各种类型人员,综合考虑企业用工需求,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服务。例如,组织1815名“4050”妇女参加月嫂、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等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中青年男性2864人参加保安员、电工、焊工、叉车司机等职业技能培训并全部实现转移就业。计划推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及外来务工人员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创业培训及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等系列活动,目前已预约登记培训达1万余人。
二是实行异地委托培训,提升外来劳动力技能。积极开展劳务对接,已与江西乐平、湖南冷水江、湖北房县、丽水景宁等地对接建立劳务基地,委托当地就业部门对输出的劳务人员进行“订单式”培训,首批计划培训400人次。
三是强化校企对接,着力破解“技工荒”。不断强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
截至目前,累计登记预约就业求职人员29000余人次、650家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16000余个,成功帮助8700余人成功就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节后“用工荒、就业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