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天长市:搭建融资平台 让全民创业成为新常态

2016.05.26

导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也是当前全国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无资源优势、无大项目支撑、无辐射带动”的“三无”背景下如何不盲目跟从,激发创业活力,做好本地区创业就业工作,成为大部分劳动力转移示范县需要破解的难题。天长市不等不靠,通过激发创业创新各要素,优化创业融资环境,调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各界等多方力量,破解了创业融资难的问题,真正释放了全民创业的活力,激发出以创业需求创造产业的奇迹,持续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是创新创业破题之举,为各地扶持创业提供了融资的新视野。

天长市地处安徽东部,总面积1770平方千米,总人口63万。天长市没有明显资源优势,没有国家大项目支撑,没有大城市的辐射带动,通过政策导向、激发融资要素、营造创业氛围三大举措创新融资平台,形成了“全民创业”的新常态,持续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连续11年位居全省十强县之列。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达2.3万多户,各类私营企业6600多家,私营企业总数位居全省县级第一名。

一、强调政策导向,创业融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天长市先后出台了推动全民创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企业上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一系列创业政策文件。2013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分别从拓展发展空间,积极鼓励创业;加大财税支持,提升创新能力;完善要素支撑,提升发展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四个方面28条,对支持全民创业进行了全面和明确规定。2014年出台的《天长市全民创业产业指导目录》,结合产业实际,提出四大类300多条具体创业项目。2015年以来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准入条件,落实“先照后证”,推行“三证合一”,实行“一个平台、一表申报、一处受理、一窗发证”的登记模式,减少市场主体准入流程与环节;主动帮扶、指导企业开展商标质押、动产抵押、股权出质,为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系列政策催生了众多的创业实体。仅2015年一季度,就新设立登记个体工商户318户、私营企业31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7户、家庭农场82户。创业实体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天长市农村富余劳动力22万人,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13万人,另外还有近4万人创业当老板,由创业带动的就业人数超过了富余劳动力总人数的2/3。

二、激发融资要素,搭建完善融资交易平台

一是激励金融机构积极配合。出台并完善《天长市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支持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各银行向上争取贷款规模的积极性。

二是放手发展小贷公司。对新建小贷公司三年内缴纳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财政给予等额奖励扶持,专项用于增加损失准备金。目前小贷公司已发展到6家,注册资金5亿多元,年融资额超过12亿元。

三是大幅增加融资担保能力。通过政府配套投入一部分、吸引民间资本参股一部分的方式,扩大担保公司规模,使担保公司的合作对象扩展到市外金融机构。

四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针对信贷政策趋紧的形势,天长市主动调整信贷取向,将融资重点由国有商业银行转向政策性银行,由市内金融机构转向市外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通过城投公司2015年已从省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为全市中小企业直接融资3.2亿元。积极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对上市成功的企业给予500万元的奖励。鼓励企业引进风险投资基金。

五是创新融资方式。通过股权出质、商标质押、设备动产抵押为企业融资,盘活存量资本,将企业“静股权”变为“活资金”。同时市财政专门设立2000万元的企业间隙周转资金,用于企业还贷应急需求。

六是发放创业小额贷款。以小微企业、初始创业者为重点,设立专门的担保基金,经人社部门推荐,给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发放小额贴息贷款。每年发放贴息贷款2000万元左右。

三、营造创业氛围,全社会共促创业局面不断形成

一是积极宣传创业典型。提出了“家家无闲人,人人当老板”的创业口号,对各类创业成功典型开展宣传,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每年召开创业表彰大会,让群众觉得创业者近在身边,可学可仿。

二是扶持创业载体。全市创立了7个省级农民工创业园、1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对入园创业在资金、场地、租金、税收等方面均有优惠政策。

三是实施企业家升级工程。与南京大学、台湾健峰企管集团等知名培训机构合作举办各类培训,带领企业家见世面、学新知,防止小富即安,鼓励二次创业。

( 责编:lhj )
  • 劳动力转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