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经济转型时期,就业工作面广量大,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百姓期盼就业服务效率,传统模式不能适应发展要求。高质量的就业,需要高速度、高效能、高质量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如皋市的就业“直通车”为实现就业服务目标和圆梦计划提供了现实与可能。探索“城乡一体、全线贯通、异地互动和全国乃至国际联网”的公共就业网络平台,把就业服务延伸到村,送到百姓家中,实行“零距离”沟通,面对面“人本化”服务,把服务传递给每位有需要的对象,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就业工作实现“互联网+”做出了成功探索。
一、就业“直通车”理念及构架
直通车的基本理念是立足国家层面,开发系统软件,明晰管理权限,满足城乡不同层级用户使用。设计构想是就业“直通车”覆盖公共就业服务经办业务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配置业务。具体主要含义包括:“求职通”主要让求职者一键点击,搜索企业用工需求和岗位(工种)信息,向心仪企业递交求职简历和应聘书;“招聘通”主要让企业掌握最新求职信息,了解劳动者求职愿望,发出招聘邀请,招用所需要的劳动力;“培训通”主要对有就业愿望、需要技能培训的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用人单位提供各类培训资源信息,为劳动者了解培训机构、专业(工种)情况,自愿选择培训服务;“政策通”主要向全社会发布国家积极的就业政策,让各界了解创业就业中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困难帮扶、就业失业登记、失业保险享受、事务代理等需要办理项目的要求、流程和手续等规定,指导劳动者用足用活就业政策;“服务通”主要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了解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员基本情况,提供联系方式和需要服务要求,指导就近就地接受就业服务;“数据通”主要是政府就业管理部门与企业和求职者沟通的平台,实时统计数据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准确、可靠的依据。与此同时,建立技术支持维护体系,做好日常防护,确保软件正常运行。
二、就业“直通车”的建成效果
就业“直通车”是如皋市率先在全国成功建设村级平台和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先期开通“就业e图”、打造了“15分钟就业服务圈”的基础上,组织实施的创新项目(课题),从“局域网”到“镇镇通”,再着眼于“村村通”,2010年年底实现了市、镇(街道、区)、村三级网络联通,并与社保信息系统及其他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同时,通过互联网支持,实现了跨国或跨省(地区)和驻外基地的互动,开展异地就业服务。各类用人单位和各类求职者,乃至跨国或跨省(地区)的用人单位和驻外基地以及求职者,通过网上注册,可以直接实现投递简历、面试邀请、抢注市场摊位等自助功能,尽享该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打造了招聘、求职的快速就业“绿色”通道。该市的就业“直通车”将各项就业服务推送到大型公共场合、智能手机终端,实现了如皋有形市场定期开放、无形市场无缝对接、优质服务民生的科学化服务系统的有效管理。
三、就业“直通车”的应用与推广
就业“直通车”承载服务的范围很广,没有城乡区域限制,既可开进大中城市服务,又可开往乡村服务,还可跨省、跨地区乃至跨国服务,为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两大”体系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作用明显、成效显著。一是就业“直通车”通过虚拟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全面进入互联网支持等多渠道社会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形成多方协作共赢、可持续运营机制模式,整合软件服务、终端设备网络服务和金融机构互动服务等各种社会资源,实现内、外网络系统一体化,城乡链接、全线贯通,远程互动、实时监控,自主求职、招聘,即时查询、即时匹配,覆盖各类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信息统一管理和统一发布系统,实现了“一点登录,多点查询”服务功能。二是就业“直通车”把就业政策向基层延伸,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了解到就业新的政策;把就业信息向基层延伸,及时把就业信息发布到村,并建立农民工返乡基本情况统计和就业信息双向反馈机制;把就业市场向基层延伸,把专场招聘会举办到村,让群众最盼望、农民最急需的就业选择和愿望就地得到实现;把创业服务向基层延伸,为农民提供创业项目、政策咨询、小额贷款等援助服务;把就业培训向基层延伸,把培训班举办到村,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技能培训服务机会;把社会保险向基层延伸,把社会保险办理送到农户家中,让农民也能享受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