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社区担任网格员,眼看公益岗服务期将满,心里难免有些焦虑,总担心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没想到退出岗位后,工作人员主动联系我,不仅提供政策指导,还帮我匹配岗位、提升技能,很快就找到了新工作,收入稳定了,日子也更有盼头了!”北街街道公益岗服务期满人员魏春梅感慨道。她的经历,正是甘州区有效破解公益岗退出人员再就业难题的生动缩影。
公益性岗位是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重要的“兜底保障”与“就业过渡”,其服务期满后的平稳退出与顺畅再就业衔接,事关就业大局稳定与民生福祉改善。目前,甘州区共有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618人,每年约有200余人服务期满退出。今年以来,区人社局将公益岗期满退出人员就业帮扶列为“四有工作”重点之一,制定出台《促进公益性岗位服务期满退出人员充分就业工作机制》,构建起“精准识别—政策赋能—岗训结合—跟踪稳岗”的全链条帮扶体系,推动实现“退岗不失业、转岗能增收”的良性循环。
数据“精画像”,精准锁定帮扶需求
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涵盖大龄失业人员、失地农民、长期失业者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群体,需求多元,帮扶必须因人施策。甘州区通过“双库联动+数据采集+动态更新+分类标识”,夯实公益性岗位信息管理基础。采取社区网格摸排、入户走访、跨部门数据比对等方式,全面采集在岗人员基本信息与履职情况,以及退出人员的就业意向、技能水平、培训需求、家庭状况等核心数据,建立“在岗+退出”双信息库。依托季度动态更新机制,确保数据鲜活可用,并按年龄、学历等维度为退出人员标注“急需就业”“技能提升”“创业扶持”等类别,推动数据从“静态存储”向“动态赋能”转变,为后续精准帮扶提供有力支撑。
服务“组合拳”,多元赋能就业之路
整合岗位开发、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资源,构建“政策护航+能力提升+全程服务+跟踪随访”多元帮扶体系,以“四元赋能”开辟就业新路径。今年以来,已将61名符合二次安置条件的退出人员继续安置至公益性岗位;推动单位、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46人,发放社保补贴55.54万元;为27名公益岗人员开展岗前及技能提升培训。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13人,发放培训补贴335万元。同时,积极鼓励灵活就业与自主创业,提供社保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及创业担保贷款等支持。今年以来,共为499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67万元,为53名个体创业者及2家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76.5万元。严格落实“1131”服务要求,实现专人“一对一”帮扶全覆盖,构建“线上+线下”联动招聘矩阵,举办招聘会48场,依托“1+5+16+N”公共人力资源服务网络提供岗位2.6万个,并通过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确保政策宣传全覆盖、无死角。
跟踪“不断线”,筑牢就业保障港湾
推动就业服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依托社区服务阵地,让帮扶更接地气、更暖民心,以“跟踪闭环+兜底保障”织密退出人员就业安全网。对75名已就业人员开展定期电话回访或上门走访,及时掌握就业状态、薪资水平及社保缴纳情况;对18名未就业人员实行每周跟踪服务,精准施策、动态调整帮扶方案,同步更新信息库,实现“就业状态+帮扶措施+政策享受”实时联动。同时,积极发挥社区职业指导室作用,通过协同发力,今年以来已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114人次。对通过帮扶仍难就业的生活困难人员及其家庭,按政策将符合条件者纳入低保、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全力确保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退出人员再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姜小卫 吴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