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陕西石泉:打造“四位一体”保障体系 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治理效能

2025.11.17

近年来,陕西省石泉县紧扣新就业形态“跨领域、散从业、多层级”特点,坚持系统思维、靶向施策,围绕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构建“宣传赋能、就业支撑、监管闭环、纠纷化解”四位一体权益保障体系,推动形成“企业规范用工、劳动者安心就业、社会协同治理”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县未发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性维权事件,劳动关系持续和谐稳定,且连续三年在市级对县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中获评A等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被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栏目报道。

宣传赋能,营造懂法用法良好氛围。坚持“数字赋能+精准滴灌”双轮驱动,构建线上线下联动、覆盖全域的宣传体系,旨在从根本上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与维权能力,让每一位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电商主播、快递员等群体,都能清晰知晓自身合法权益,熟练掌握维权途径,真正实现“懂法于心、守法于行、用法于需”。线上广覆盖,政策精准达依托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劳动法律法规权威解读、典型维权案例剖析及政策问答内容。采用漫画图解等生动形式转化专业法律条文,让劳动者轻松掌握法律要点,有效打破政策传播的时空壁垒,确保政策精准触达每一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线下面对面,服务零距离。创新普法载体与形式,以劳动维权宣传“进园区、进企业、进社区”活动为抓手,开展“面对面”宣讲,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设立政策咨询台提供现场答疑;同时邀请法律专家与资深劳动监察人员,围绕劳动合同签订、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安全卫生等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培训讲座,实现普法服务与劳动者需求的无缝衔接。体系同推进,普法见实效通过“宣传活动+培训会+推进会”多向发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普法宣传工作走深走实。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宣传活动30余场次,覆盖群众超6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召开劳动用工培训会1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推进会1场,新就业形态人员懂法、守法、用法意识显著提升,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筑牢了“思想防线”。

就业支撑,激活稳定增收内生动力。构建“平台支撑+按需赋能”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强化平台载体建设、精准对接就业需求、提升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激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稳定增收的内生动力,让“灵活就业”成为“稳定增收”的新路径。平台强载体,对接更高效。坚持以公共就业服务“一条主线两个平台”(县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主线,石泉县零工市场、乡村建设服务公司为平台)为依托,强化各大平台用工信息收集,搭建起“上下贯通、供需对接”的就业服务网络,让用工信息“快速流动”,让求职需求“被精准看见”,有效降低供需双方的对接成本。近三年来,累计发布新就业形态岗位招聘信息20余期,每期信息涵盖岗位类型10余种,充分挖掘新就业形态岗位500余个,其中电商类300个、物流运输类150个、网约车类50个、其他类50个,促成280余名劳动者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服务贴需求,帮扶更精准。结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创业实际需求,主动延伸服务触角,针对性开展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推介、创业指导等“定制化”服务,精准匹配劳动者需求与就业资源,既助力劳动者明晰就业方向,又提升其创业能力。近三年来,累计向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发放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300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1万元,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创业就业提供坚实资金支持。培训重实效,技能促增收。坚持“就业为先、市场主导、按需培训”原则,围绕市场用工需求,以“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养为核心方向,开展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电商直播、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真正实现“一技在手,增收不愁”。近三年来,全县累计组织新业态职业技能培训300余人次,有效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拓宽其就业渠道,助力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与增收目标。

监管闭环,规范企业用工市场秩序。建立“制度闭环+协同监管”治理体系,通过明确制度规范、强化监管举措、提升监管效能,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新就业形态用工市场从“无序发展”向“规范有序”转变。机制明权责,保障系统化。为破解新就业形态监管碎片化问题,印发《石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方案(试行)》,紧扣县域新业态发展特点,建立“企业主责、人社牵头、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既明确平台企业需落实用工登记、薪酬支付等主体责任,也细化人社、市场监管、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同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监管从“零散应对”向“系统治理”转变,为日常监管提供清晰操作指南。巡查全覆盖,整治闭环化。构建“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的三维监管体系,加大新就业形态用工监管力度。定期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核查平台企业与劳动者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社会保险参保缴费、禁止使用童工规定落实、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工时与休息休假制度执行、劳动安全卫生保障、职业伤害保障等情况。对检查发现的轻微问题,现场下达《整改提示单》并跟踪复查(整改复查率达100%);结合“12333欠薪线索平台”和“劳动保障智慧监察系统”,对举报投诉较多的企业实行针对化重点监管,依法立案查处,形成“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问责追责”的完整监管闭环。处置高效能,保障双赢化。近三年来,全县累计开展新业态企业劳动用工专项检查3次、高温天气权益保护专项检查3次、“双随机、一公开”检查3次,推动8家新业态企业整改用工不规范问题,从源头减少劳动纠纷。在权益处置上,通过“调解优先、调解不成即立案”模式,高效化解欠薪问题12件,为2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追讨工资福利待遇13.1万元,认定工伤3件。监管工作既规范了企业经营,又切实提升了新业态劳动者的职业安全感,实现“劳动者权益有保障、企业发展有规范”的双赢局面。

纠纷化解,构建高效便捷维权通道。打造“双阵联动+多元化解”的劳动者维权服务新模式,以一站式调解中心为支点、集成化服务平台为纽带,既着力降低维权时间与经济成本,更注重传递服务温度,最终实现劳动者“维权少跑腿、纠纷快解决”的目标。一站式调解,纠纷化解快。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坚持“快受理、快分流、快调解”原则,聚焦纠纷化解效率提升,明确依法受理调解申请的全流程(申请登记、案件分流、调解协商、成果确认),有效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纠纷诉求表达与解决渠道,为劳动者提供专业、高效的纠纷调解服务。服务集成化,群众少跑腿。依托县零工市场核心服务场景,同步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之家”。围绕劳动者实际需求,整合就业创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推介、劳动法律咨询等服务资源,实现“一站式集中办理”,劳动者无需多部门奔走,即可获取全方位服务,切实降低获取服务成本,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便捷、全面的权益保障与发展支持。双阵联动强,氛围营造浓。通过“一站式调解中心+服务之家”双阵地建设,一方面以规范调解流程柔性化解劳动纠纷,减少矛盾升级;另一方面以多元服务覆盖劳动者就业发展全链条,传递政策温度,切实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构建起“权益有保障、发展有空间、生活有温度”的良好环境。(石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劳动者
  • 形态
  • 服务
  • 权益
年来,陕西省石泉县紧扣新就业形态“跨领域、散从业、多层级”特点,坚持系统思维、靶向施策,围绕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构建“宣传赋能、就业支撑、监管闭环、纠纷化解”四位一体权益保障体系,推动形成“企业规范用工、劳动者安心就业、社会协同治理”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县未发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性维权事件,劳动关系持续和谐稳定,且连续三年在市级对县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中获评A等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被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栏目报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