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帮扶

江西新余:“返乡即就业”!新余人社织密服务网助农民工扎根家乡

2025.11.13

“没想到刚回家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月薪比预期还高,不用在外漂泊,能安稳扎根家乡,这日子踏实!”9月17日清晨,江西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绵山村村民杨飞,身着崭新工装走进江西赣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开启“家门口就业”新生活。从8月30日返乡到9月17日上岗,仅18天,杨飞便如愿找到工作。分宜县的张建军也有相似经历,此前在外做机械维修的他,今年8月返乡后,经就业帮扶员“一对一”推荐,10天就入职当地工业园区机械制造企业,工作与家庭得到兼顾。

这些农民工顺利就业,背后是新余市人社局统筹市、县(区)力量,以返乡就业帮扶为核心,依托江西省“5+2就业之家”小程序,联动基层就业平台构建的帮扶体系。截至10月底,全市依托基层就业之家,累计摸排录入返乡人员信息2194人,确认分级帮扶2010人,已对接帮扶1975人,帮扶比例98.26%。

一、 返乡“求职”遇“暖流”,摸排建“活档”

8月30日,杨飞返乡后直奔村委会——此前他从村干部朋友圈得知,人社部门专门搭建了就业服务平台。在村委会就业服务办公室,村委书记李海和帮扶员廖妍早已等候。“想找个月薪4500元左右、工作规律、通勤方便的岗位。”杨飞说出诉求。李海随即打开江西“5+2就业之家”小程序:“这平台整合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岗位资源,光本地适配岗位就超1400个!”帮扶员按“普工”“月薪3000-5000元”筛选,12个匹配岗位瞬间弹出,杨飞一眼相中江西赣锋循环科技的普工岗:月薪5000-7000元、缴纳五险,公司离村通勤仅半小时,完全符合预期。

同期,分宜县的张建军返乡后,网格员第一时间上门走访,详细询问他的工作经历、求职意向、培训需求等,逐项记录在《返乡人员信息登记表》中。这是新余市“拉网式”摸排工作的缩影:线上依托四级就业之家平台,对照筛查省中心提供的数据信息并核实;线下通过网格员、村信息员上门走访、电话沟通,全面掌握返乡人员情况并录入系统。分宜县还进一步细化工作,为返乡人员建立“一人一档”,动态更新就业状态与帮扶进展,为后续精准帮扶筑牢数据基础。

二、 全流程精准帮扶:“一对一”破堵点

“岗位合适,马上对接!”为帮助杨飞快速就业,新余市人社部门启动“全流程帮扶”机制。9月3日,李海通过“5+2就业之家”小程序为杨飞在线预约面试,同时对照他的务工证明,按照“突出实操能力”的指导要求,逐字逐句帮他完善简历,重点强调3年电子厂组装经验与仓储分拣高效记录——这些都是企业看重的核心优势。更暖心的是,待杨飞成功入职后,工作人员得知他是孤儿,还主动在网上帮他申请政府廉租房,目前相关流程正在推进中。

针对张建军的机械维修技能,当地就业帮扶员为他量身定制帮扶方案:从岗位信息库中筛选出3家适配的机械制造企业,通过微信推送岗位详情、薪资待遇及企业联系方式;考虑到他对本地企业不熟悉,帮扶员还特意帮他预约企业实地考察,详细介绍生产流程与发展前景。

9月16日,李海陪同杨飞前往企业面试,路上反复叮嘱:“别紧张,把之前的工作流程说清楚就行,我们提前和企业人力部门沟通过,他们很认可你的实操经验。”凭借扎实的技能与前期对接,杨飞顺利通过面试。另一边,张建军在帮扶员陪同下与心仪企业深入沟通,不仅达成就业意向,企业还根据他的技能水平,量身定制了岗前培训计划。

9月17日杨飞上岗首日,李海按照人社部门“岗前跟踪服务”要求,特意致电叮嘱:“到企业后有不懂的及时问师傅,我们提前帮你争取了2天岗前培训,好好学!”电话那头,杨飞的声音满是感激。张建军上岗后,帮扶员也定期回访,了解他的工作适应情况,确保他能稳定扎根岗位。

三、 解码“新余速度”:三大举措筑保障

杨飞、张建军的快速就业,并非偶然。今年以来,新余市人社局聚焦返乡农民工就业需求,构建“精准摸排+分类帮扶+平台搭建”的就业服务体系,用扎实举措助更多人扎根家乡。

精准摸排建立动态台账。新余市采用“大数据+铁脚板”模式,在全市范围开展返乡人员“拉网式”摸排。线上依托市、县(区)、乡、村四级就业之家平台,核实省中心推送的数据信息;线下通过网格员、信息员上门走访,详细采集返乡人员基本情况、就业意向、培训需求等,分类确认帮扶分级并录入系统。同时,建立“一人一档”动态台账,实时更新人员状态,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

分类施策提升就业实效推行“一对一”定制化帮扶:对有就业意愿的人员,根据其技能特点、求职意向精准筛选岗位,通过“点对点”推荐提升匹配效率;对就业困难人员,加密服务频次,提供技能培训、岗位适配等多轮帮扶,直至促其上岗。同时,结合本地产业需求,开展机械维修、电商运营、家政服务等特色技能培训,提升返乡人员就业竞争力。此外,成立市、县(区)两级返乡就业帮扶专班,召开“5+2就业之家”培训暨项目启动部署会,组织就业骨干赴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持续优化帮扶流程。

线上线下搭建就业平台线上,依托各级就业之家抖音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直播带岗”专栏,让返乡人员足不出户就能直观了解岗位信息与就业政策;线下,以“就业服务360”“就业有余帮”为品牌,常态化开展“春风行动”“送岗下乡”“夜市招聘”等活动,把招聘会开到群众“家门口”。同时,主动对接本地园区、重点企业及重大项目,收集适配岗位并通过就业之家平台发布;挖掘乡村基层管理、公共服务领域用工潜力,链接特色产业、帮扶车间拓宽灵活就业渠道,形成“人社搭台、企业用才、群众受益”的良性互动格局。(新余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乐春柳)

  • 帮扶
  • 返乡
  • 企业
  • 岗位
  • 新余
9月17日杨飞上岗首日,李海按照人社部门“岗前跟踪服务”要求,特意致电叮嘱:“到企业后有不懂的及时问师傅,我们提前帮你争取了2天岗前培训,好好学!”电话那头,杨飞的声音满是感激。张建军上岗后,帮扶员也定期回访,了解他的工作适应情况,确保他能稳定扎根岗位。 三、 解码“新余速度”:三大举措筑保障 杨飞、张建军的快速就业,并非偶然。今年以来,新余市人社局聚焦返乡农民工就业需求,构建“精准摸排+分类帮扶+平台搭建”的就业服务体系,用扎实举措助更多人扎根家乡。 精准摸排建立动态台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