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浙江东阳:用心用情为外卖小哥维权助力

2025.10.14

日前,走进浙江省东阳市网约送餐行业劳动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党建+调解”的标识映入眼帘,调解职责、流程规范、行为准则等制度一一上墙。调解室内,中心负责人余波正耐心倾听一名外卖骑手的诉求。

劳动纠纷多元调解中心的成立,是“自己人”解“自家事”理念的生动实践。这里的调解员大多选拔自网约送餐行业,他们熟悉行业规则,了解外卖员的工作环境和面临的困难,能够以共情的态度去调解纠纷。同行之间的理解与支持,让外卖员们在遇到问题时不再感到孤立无援。

曾是美团业务员的余波,自2021年中心成立起便扎根调解一线。他介绍,全市十余个美团站点中,近半数已设立专门的调解室,构建起了一张紧密的纠纷调解网络。

“薪资纠纷是外卖骑手群体最常遇到的问题。”余波举例,高温季或节假日期间,平台会根据跑单量发放专项补贴,但若骑手未按规定提前申请离职,补贴就可能无法正常发放。“遇到这类纠纷,我们先核查薪资计算的合规性,依托站点的调解室先做初步调解;员工仍有异议,再邀请法律专家介入,尽量把矛盾化解在行业内部。”如今,经中心调解后上升至仲裁程序的案件已大幅减少。

美团外卖吴宁站站长李元操也是一名兼职调解员。从外卖骑手到站长的经历,让他对行业痛点有着切身体会。“调解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偏听偏信。”李元操说道。有一次,两名外卖骑手因订单分配问题发生争执,都觉得自己“吃了亏”。李元操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先让双方冷静,再调取后台派单数据、对比两人近期跑单效率,用客观数据化解了分歧。他还会关注外卖骑手的情绪问题,主动谈心。骑手小王曾因一次送餐超时被客户责骂,情绪低落,李元操及时介入,帮助小王解开心结。像余波、李元操这样的行业调解员,正用专业与真诚,守护着外卖员们的工作与生活,让团队充满了温暖与力量。

网约送餐行业的调解实践,正是东阳市新业态劳动纠纷化解机制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东阳市拥有网约配送员、快递员、货运司机、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1.2万余人,普遍具有流动性强、平台依赖度高、收入波动性大等职业特征,传统劳动纠纷处理模式难以精准匹配需求。为此,东阳市市整合各类资源,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网约送餐行业的调解实践,正是东阳市新业态劳动纠纷化解机制的一个缩影。东阳市打造“市级中枢+行业平台+乡镇网格+企业站点”四级调解网络,推动纠纷“就近化解、前端处置”。该机制运行以来,已累计就地化解劳动争议530余起,平台企业劳资纠纷、外卖骑手工伤争议等案件的平均调解时长较以往缩短30%,实现了“纠纷不出圈、矛盾快平息”。

外卖骑手们切实感受到了调解中心的支持,“现在有调解中心撑腰,遇到问题不用慌。”他们这样感慨道。而这座城市给予的关爱,新就业群体也积极回馈,他们利用走街串巷、深入小区的职业优势,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眼睛”和“触角”。“我们不定期组织开展调解员培训,已经有越来越多外卖骑手主动报名参加。”余波说,这些变化让新就业群体在东阳这座城市找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他们不再仅仅是城市的过客,而是真正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 调解
  • 外卖
  • 纠纷
  • 骑手
走进浙江省东阳市网约送餐行业劳动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党建+调解”的标识映入眼帘,调解职责、流程规范、行为准则等制度一一上墙。调解室内,中心负责人余波正耐心倾听一名外卖骑手的诉求。 劳动纠纷多元调解中心的成立,是“自己人”解“自家事”理念的生动实践。这里的调解员大多选拔自网约送餐行业,他们熟悉行业规则,了解外卖员的工作环境和面临的困难,能够以共情的态度去调解纠纷。同行之间的理解与支持,让外卖员们在遇到问题时不再感到孤立无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