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广元市旺苍嘉川化工园区内,川能投旺苍焦化煤化工专家团队调试焦炉尾气深度回收设备,使煤炭资源利用率再提3个百分点;合众化工环保人才团队优化废水处理工艺,助力企业实现污染物零超标排放。这座承载旺苍工业转型重任的省级化工园区,正以“精准引才”破解专业人才短缺难题,为“工业强县”注入澎湃动能。
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落实一个实体,带动一个产业的良性循环。数据印证成效:今年1—9月,旺苍焦化、合众化工等9家重点化工企业增速达6.3%,招引全钒液流储能、天然气制碳纳米管尾气“热电冷”联产等项目10个、发明专利5项,“精准引才”成为化工园区“强筋壮骨”的关键。
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依托园区“一园一策”提升巩固、市县共建等专项方案,旺苍县首次将人才支撑纳入省级园区提升框架。
在旺苍县政务服务中心,新出炉的《旺苍县惠企50条措施》在“化工企业引才专窗”醒目张贴。专窗工作人员刘超将“人才政策清单”递到合众化工人事专员郭安琦手中,清单用红笔标注“化工高层次人才每月最高1500元岗位补助、10-20万元一次性安家费”。
“我们刚为3名新引进的环保工程师提交补助申请,材料齐全可3个工作日内审批,效率较此前提升一倍。”旺苍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人才办主任赵晓玲说。为精准掌握人才需求,旺苍县组建专项团队,深入发改、经信、生态环境、应急、旺苍经开区等10余个县级部门、9家园区重点企业开展“地毯式”摸排。
在川能投旺苍焦化公司,专项团队围着白板列出需求清单,企业负责人圈出“煤化工设备运维”“焦炉热能利用”等6类紧缺岗位。“此前89人缺口中这两类占40个,如今通过‘引才地图’招到的12名骨干已补全缺口。”专项团队相关负责人白峰说。
这份标注同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目标高校的“引才地图”,已转化为人才集聚效应。今年5月,旺苍县相关负责人一行赴高校举办“化工人才专场招聘”,同济大学环境工程毕业生邓力当场签约:“听说有项目攻坚岗,还能跟专家学技术。”如今,他在园区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组蹲点3个月,对标深挖工序潜能,系统优化应急操作预案,不断提高钒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在人才使用与留存上,旺苍县“双向赋能”更显温度。来自县发改、经信等部门的7名化工专业干部人才被调配至化工园区后每天驻园区项目车间。来自县发改部门的王译艺安全帽沾着煤灰,正与企业技术人员讨论总投资50亿元的新型煤化工项目设备布局,“既能跟专家学工艺,也能帮企业协调审批,忙得踏实。”
前不久,来自旺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李刘军等3名化工人才,因工作表现突出被提拔为嘉川化工园区事务中心副主任等科级领导职务。谈及当地的留才温度,李刘军深有感触:“人才公寓紧邻学校,持‘红城英才卡’还能优先预约儿科专家——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才是真正能留住人的关键。”
今年7月,旺苍县选派20多名化工专家人才分批赴浙江、陕西开展专题研修。在当地资深化工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不仅系统掌握“封闭化管理、双重预防机制、重大危险源管控”等核心要点,更深化了该要点在实际生产中的落地应用逻辑。“学成返岗后,我们组织3次跨区域线上交流研讨,帮助企业解决5项生产环节中的技术难题。”参与研修的专家人才杨超飞说,跨省学习的经验与后续的交流联动,有效打通了“理论学习”到“问题解决”的转化路径。
据悉,旺苍县针对煤钒资源利用、黄茶提质等领域实施领军人才计划,与20余名高层次人才合作,8人入选市级以上人才计划,推动企业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今年新增专业技术人才371人。目前全县青年人才净流入1200余人,嘉川化工园区贡献占比超30%。
下一步,旺苍县还将深化“精准引才机制”,北京、上海、成都等高校人才培训课堂将有旺苍人才身影,“周末工程师”将带技术图纸定期往返园区与高校,“人才—项目”对接评估机制将推动更多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生产车间,助力嘉川化工园区打造川北化工产业人才高地,推动县域工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