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重庆:536场就创活动“职”引青年奔赴山海

2025.11.28

毕业生轻触手机完成跨省简历投递,招聘会如逛超市般轻松便捷,AI面试官带来“跨次元”互动体验……这些鲜活场景,共同勾勒出重庆市“渝快就·创未来”系列就创活动的生动画卷。

为促进2026届高校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重庆市教委联合市人力社保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等市级部门和市内各高校,于2025年9月至2026年8月推出“渝快就·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计划开展536场市级就业创业服务,构建覆盖行业区域、融合线上线下、贯通校内校外的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

“常设市场”实现精准对接

“留渝来渝”深耕区县市场

“现在再也不用‘突击’赶场了,找工作就像家门口的‘便利店’,随时可以选岗。”重庆大学一名毕业生在“33618”现代制造业秋季双选会上感慨道。

这一变化,源于重庆市教委着力打造的校园招聘常设市场。该模式打破了传统零散、短期的招聘局限,构建“1+4+N”常设市场招聘体系,目前已建成4大行业市场与2大区域市场,推动就业服务迈向常态化、精准化。

行业市场精准对接“33618”现代制造、人文教育、医药卫生、财经商贸等重点领域,依托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开展238场专项活动;区域市场聚焦大学城、江南片区,布局118场双选会。

10月16日,重庆大学“33618”现代制造业双选会吸引580家企业入场,提供岗位3万余个,1.3万名毕业生踊跃参与。类似的精准对接场景在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工程学院等多所高校轮番上演,成为就业服务的生动实践。

“留渝来渝”系列招聘延伸至远郊区县,从黔江到万州,从涪陵到永川,20场专场招聘点燃毕业生留乡发展热情。

黔江区“教育强市”区县行招聘会推动不少学生在家门口找到理想工作;重庆移通学院合川片区双选会吸引睿蓝汽车、长安汽车等140余家企业参与,不少学生现场收到面试通知。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通过“线下+线上+专场”立体招聘模式,精准对接永川高新区重点企业,推动校企订单班合作,构建“培养—实习—就业”闭环,毕业生留渝就业比例稳定在70%左右。

“云端招聘”打破时空限制

数智赋能提升求职体验

线下火热,线上同步发力。32场网络双选会如隐形高速路,让毕业生足不出户轻松求职。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双选活动(综合性专场)、重庆市2026届高校毕业生长三角企业专场等,确保就业服务不断线、不打烊。

“在重庆‘碰一下’就搞定!”11月7日,“金秋启航 渝见未来”校企供需对接暨2026届西部省区市高校毕业生联合招聘会上,一名毕业生展示了NFC一键投递的便捷体验。

现场,西部各省区市代表签署合作协议,同步启动“渝快就·创未来”暨“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线上平台”。这一“云端人才枢纽”已汇聚5000余家企业、35万余个岗位,实现“一次投递,多省联动”,极大拓展了毕业生的就业半径。

“AI面试官太智能了!”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江南片区双选会上,一学生完成AI模拟面试后赞叹不已。AI面试区、智能简历诊断区成为现场热门“打卡点”,科技正悄然重塑求职生态。

重庆工程学院通过“重工就业”微信公众号实时推送就业信息,启用AI简历与面试工具,有效提升毕业生求职能力。

“双创融合”激发青春动能

专家巡讲护航学子扬帆启航

与此同时,创新创业的种子也在校园中蓬勃生长。11月24日,鲁渝高校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暨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对接发布会集中发布两地高校优质科技成果和创新创业项目,推动校校、校企签约,共建“飞地孵化基地”,深化科教融合与产教协同。

据悉,全市将举办39场创新创业系列活动,涵盖创业导师问诊、创新创业沙龙、技术经理人培训等。

此外,重庆市还组织就业创业专家巡讲团深入高校,围绕政策解读、就业形势、职业规划等开展指导。秋季学期共举办89场巡讲,预计覆盖4万名毕业生。

“渝快就·创未来”是重庆近年来统筹力度最大、覆盖面最广、服务最系统、联动效应最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各校就创活动3400余场,提供岗位115万余个。

  • 毕业生
  • 活动
  • 高校
  • 重庆
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对接服务活动。重庆市学生就创中心供图 渝快就·创未来——重庆市2026届普通高校就业促进双选活动(合川片区专场)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对接服务活动。重庆市学生就创中心供图 “留渝来渝”系列招聘延伸至远郊区县,从黔江到万州,从涪陵到永川,20场专场招聘点燃毕业生留乡发展热情。 黔江区“教育强市”区县行招聘会推动不少学生在家门口找到理想工作;重庆移通学院合川片区双选会吸引睿蓝汽车、长安汽车等140余家企业参与,不少学生现场收到面试通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