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

江苏昆山:“琢玉成峰”计划架起产业工人“成长阶梯”

2025.09.15

“以前加工精密零部件总怕差毫厘,现在跟着‘双师’学完高阶技艺,手上活更准了,我们车间的良品率直接涨了15%!”刚从昆山工匠学院苏应分院数控车铣专班结业的帕捷汽车职工小李,如今与他的54名“同学”已是企业关键岗位的技术能手。这一变化,是江苏省昆山市总工会“琢玉成峰”产业工人培养计划中数字技能人才实训联盟生态圈结出的硕果。

技能人才是支撑产业升级、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转型的核心力量。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培育新质生产力,昆山市总工会于今年初启动“琢玉成峰”工匠技能人才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培养技能人才1万人,到2027年底,累计培养3万人,构建起可复制的产业工人培养新范式。

“数字技能人才实训联盟”是昆山“琢玉成峰”计划的主要突破口。聚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领域,昆山首批整合30家龙头企业与优质院校资源,用“小切口”撬动“大资源”——企业开放实训基地,院校拿出实验室设备,双方联合打造“产业引领、校企共建”的生态圈。更关键的是,这里组建了100人的“双师型”讲师队伍:院校教师讲理论、企业专家教实操,形成“雁群效应”,让职工既能吃透技术原理,又能上手解决生产难题。

在实训联盟的加持下,帕捷汽车数控车铣专班使得困扰企业许久的“高端数控人才缺口”难题迎刃而解。而在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劳模李永领衔的“模具大师工作室”更是联盟的“标杆”——不仅通过技术创新将生产线效率提升30%,还带出20余名技术骨干,带动更多企业主动加入技能人才培养阵营。

如果说实训联盟是“育人主体”,“定制化培养”与“工匠精神传承”则是支撑“琢玉成峰”计划走深走实的“两翼”。针对传统培训“内容旧、不实用”的痛点,昆山聚焦产业升级需求,开发人工智能、无人机驾驶等10个前沿领域课程,采用弹性学习机制,已在花桥、张浦等区镇开展8场定制培训,培育650名技能人才;更创新“送教进企”移动课堂,建立“职工点单、院校接单、工会买单、企业用单”的四单模式,让职工不走出企业大门就享受到优质培训资源。截至目前,该模式已服务13家龙头企业,开展21场培训,惠及1200名职工,培训供需匹配度高达92%。

与此同时,“选苗-淬炼-传承”的全链条工匠精神培育体系,让技能人才“留得住、长得快”。今年以来,昆山通过“劳模工匠助企行”组织技术骨干完成15项重点技改项目,举办40余场劳动竞赛,吸引超3000名职工参与,“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车间一线落地生根。“现在车间里比着学技术、抢着搞创新,我通过市级竞赛还评上了高级技工!”科森科技职工小王的话,道出了昆山产业工人的成长获得感。

从实训联盟破解“技能荒”,到“定制+送教”精准补短板,再到工匠精神涵养成长土壤,“琢玉成峰”计划以“生态圈思维”重构产业工人培养路径。根据该计划,昆山今年培养数字技能人才规模将突破3000人。如今,已有13家企业与10所院校建立稳定合作,首期完成培养人数1404人,其“校企共建、精准育人、精神赋能”的做法,不仅为昆山产业转型提供人才支撑,更成为全国产业工人培养的可复制样本。

  • 昆山
  • 计划
  • 琢玉成峰
  • 产业工人
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培育新质生产力,昆山市总工会于今年初启动“琢玉成峰”工匠技能人才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培养技能人才1万人,到2027年底,累计培养3万人,构建起可复制的产业工人培养新范式。 “数字技能人才实训联盟”是昆山“琢玉成峰”计划的主要突破口。聚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领域,昆山首批整合30家龙头企业与优质院校资源,用“小切口”撬动“大资源”——企业开放实训基地,院校拿出实验室设备,双方联合打造“产业引领、校企共建”的生态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