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这客栈的布草都是我们清洗的,在家门口做事,一个月能赚2000多块,还能照顾孙子。”在望仙谷景区旁的民宿集中区,58岁的望仙乡居民陈月英一边麻利地叠着床单,一边笑着对记者说。她是当地“巧妇服务队”的一员,这个由82名留守妇女组成的队伍,如今靠着承接民宿布草清洗的活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在广信区望仙乡,这样的变化处处可见。曾经,这里是靠“吃山挖矿”谋生的资源依赖型乡镇,生态破坏严重,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而现在,随着望仙谷景区的崛起,这里成了国家4A级景区,“仙侠”网红旅游打卡地,更成了带动群众就业创业的“强引擎”。记者从上饶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获悉,2024年以来,望仙谷景区接待游客超360万人次,直接创造800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周边民宿、农业、手工艺等关联产业就业5000余人,返乡创业人数突破1200人,从“石矿经济”到“生态经济”的转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端稳了“旅游饭碗”。
就业创业齐发力,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望仙乡的蝶变,离不开“就业”与“创业”双轮驱动的精准施策。当地以“就业之家”为纽带,架起了景区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定期举办的“家门口招聘会”上,导游、民宿管家、非遗手工艺人等岗位精准对接,2023年以来已累计提供岗位1200个,签约率达75%,超七成岗位被本地人收入囊中。针对特殊群体,这里还有“量身定制”的岗位:“银龄帮帮团”的老人们为客栈打理花草,既能发挥余热又能增收;“1小时就业圈”的辐射,更让周边行政村的群众能就近找到工作,如今集镇常驻人口达5000人,流动人口突破1万人,曾经冷清的乡村重新焕发活力。
创业的火苗也在这里越烧越旺。“望仙谷创业孵化基地”构建的“三帮一扶”机制,为创业者送上了实实在在的支持。7600万元“民宿创业贷”解了资金难题,“乡村好物”展销中心对接起景区庞大客流,高校导师和非遗传承人的“把脉问诊”让技术有了保障。省级非遗传承人李秀英带动12名妇女就业,返乡青年张磊的藤编工作室通过“望仙良品”品牌赋能带动8人增收,目前孵化基地已培育46家创业主体,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
技能政策作保障,筑牢就业增收基石
“以前只会种地,参加短视频运营培训后,开了‘望仙山货’直播间,年销售额破200万元,还带动20户农户种高山蔬菜。”“90后”李涛的经历,是当地技能培训成效的生动注脚。望仙乡坚持“培训即就业、结业即上岗”,围绕景区需求开设“民宿运营”“短视频运营”等课程,去年以来累计培训500人次,就业转化率达85%。景区内的“金牌导游”“竹编工坊”等实训点让学员边学边练,与职校合作的“导游订单班”定向输送人才,如今景区85%的基层岗位都由本地村民担任。
政策的协同发力,更让就业创业之路走得稳当。我市人社部门与工会、妇联、景区管理方联动,提供“政策解读—补贴申领—法律援助”一站式服务,2024年已协助申领创业补贴45万元;与通信运营商合作的大数据服务,向全乡85%的劳动年龄人口精准推送招聘、培训信息;生态保护与就业的结合则让可持续发展有了支撑,村民担任护林员、环保员实现“绿色就业”,“望仙绿码”积分兑换引导游客参与生态保护,年减碳500吨,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更亮。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从“外出奔波”到“家门口增收”,望仙的实践,正是我市以“就业之家”为支点,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就业创业的“金山银山”的有效模式。在这里,每一个忙碌的身影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期盼,更是乡村振兴的强劲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