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社厅聚焦群众关切,创新打造“数据认证静默办、上门认证暖心办、线上认证省心办、部门联合协作办”的“四办”经办模式,推动实现领取待遇人员资格认证全覆盖,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截至7月底,全省累计为96.07万名退休人员完成养老待遇资格认证,认证率达到99.9%,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数据认证静默办。一是数据共享“搭桥”。依托大数据平台,与公安、民政、卫健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数据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跨层级、跨部门信息汇聚与安全共享。二是无感认证“破壁”。推行“静默认证”,将养老金认证流程由“自主认证—发放待遇”转变为“大数据采集—数据比对—自动发放”。截至7月底,利用交通出行、医保刷脸等大数据资源为27.19万名出行人员和17.18万名医保购药、住院人员提供了“零跑腿、零感知、零打扰、零证明”的高效认证服务。三是跨境信息“互通”。对接“中国领事”手机APP数据,为境外人员完成社保待遇“静默认证”,大幅提升服务便捷性。
上门认证暖心办。为切实满足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积极开展养老待遇实地认证。一是当好“宣传员”,主动上门服务。结合“人社服务进万家”活动,组建人社“小蜜蜂”服务分队,走进学校、医院、机关、企业、社区等,宣讲政策、现场经办服务参保群众。走访退休职工,为老人送上指南并“手把手”教会资格认证流程。二是当好“服务员”,延伸服务触角。泽库县组建“摩托车宣传队”,深入偏远乡镇、社区,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面对面”解读社保政策,精准解答群众疑问,为千余名农牧民群众完成人脸资格认证;果洛州积极对接驻宁干休所人员,建立专项服务清单,为驻宁孤寡老人及行动不便老人上门认证,有效打破了地域限制。三是当好“调查员”,精准摸清底数。省社保局赴省外开展实地慰问认证活动,实地走访核查生存状况、建立“人脸模板”、现场解决问题,将认证由“被动办”转为“主动办”,既关怀老人又防控发放风险。
线上认证省心办。通过“青海人社通”APP、支付宝,拓展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渠道。一是短信提示督促办。开展认证提醒服务,发送认证短信提醒,并对完成认证者告知结果。截至7月底,全省为29.37万名认证即将到期人员和5.14万名认证已超期人员发送短信提醒。二是手机认证随时办。依托“青海人社通”APP,大力推广人脸识别生物特征核验技术,退休人员输入本人证件号码,按照语音提示操作即可进行认证,轻松实现“一键自主认证”或“替他人认证”。三是热线服务贴心办。为进一步提高资格认证率,全省各级经办机构开通资格认证服务热线,耐心解答认证操作流程,让社保服务更智能、更贴心、更有温度。
部门联合协作办。一是社银合作,打造就近办窗口。持续深化社银合作,与185家银行达成合作,利用银行网点优势,将认证服务延伸至社区、乡镇,构建“15分钟社保便民服务圈”。二是社区联合,打造便民服务站。指导社区提供“线上+线下”认证服务。引导熟悉智能机操作者线上认证;对于行动不便或生物认证无法通过者,由社区工作人员“面对面”上门服务,推动社保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优化”。三是协助认证,服务特殊群体。针对高龄、失能、重病等行动不便的特殊老人,由单位经办人主动联系、靠前服务,向社保经办机构提供协助认证资料,为该群体进行协助认证,累计为700余名退休人员办理协助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