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嘉峪关市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技能照亮前程”行动部署,紧扣“工业强市”战略定位,以打造河西走廊技能人才高地为目标,创新构建“需求牵引、培训赋能、评价认证、就业服务”全链条工作机制,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644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664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729人(含领取技能提升补贴2558人),创业培训251人。
创新需求响应机制,下好培训供给“先手棋”
前瞻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敏锐把握产业变革趋势,将低空经济发展需求作为突破口,精准引入并大力推广无人机驾驶员培训项目。以“产教融合”为导向,联合优质培训机构和潜在应用企业,加速培育符合行业标准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市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夯实人力资源根基。
月度计划透明培训供给。结合我市产业特点和劳动力需求,每月5日前通过嘉峪关市人社局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社区网格群等平台,公开发布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明确培训机构、职业(工种)、开班时间等信息,惠及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1000余人次,确保培训供给信息透明、对接精准。
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打好靶向赋能“组合拳”
锚定重点群体促就业。始终将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等就业重点群体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分析就业意愿和市场热点,精选挖掘机司机、装载机司机、家政服务、美容师等“门槛低、见效快、增收稳”的优势工种,开展就业技能培训664人。强化训后服务,建立“培训即就业”工作机制,将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深度融入培训全过程,精准跟踪帮扶,重点群体培训后就业率达54.2%。提升重点群体创业意识和能力,积极开展“马兰花”创业培训251人,为培育市场主体、带动就业奠定基础。
紧扣产业需求强支撑。紧密围绕“钢、铝、核、新能源、商贸物流”等主导和特色产业技能升级需求,鼓励培训机构联合劳务派遣机构、用工企业,对需求量大、专业集中的工种(如铝电解工、乳品加工工、家畜饲养员等),持续开展“订单式”培训164人,确保培训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显著提升人岗匹配度。
聚焦生活服务补短板。针对性支持社会培训机构加大对家政、养老、母婴护理等本市从业人员缺口较大的生活性服务业培训力度,开展康养类培训74人,有效增加专业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缓解“一老一小”照护等家庭急难愁盼问题。
筑牢培训质量根基,优化技能培育“生态链”
规范监管保质量。依托“甘肃人社综合服务平台”和“技能甘肃”培训实名制监管信息平台,对开班审批、考勤打卡、结业验收等进行全过程监管,切实保障培训质效。
持证导向显价值。鲜明树立“人人持证”导向,将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核心检验标准。优化评价服务流程,畅通取证通道。参训合格人员中2684人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技能加身”,持证率达73.65%,有效提升了劳动者技能价值认同、市场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空间,技能培训评价生态进一步优化。
阳光运行守底线。严格执行补贴公示制度。班期结业后,及时在嘉峪关市人社局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示享受补贴人员名单、补贴金额及培训职业(工种),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确保培训补贴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下一步,嘉峪关市人社局将以“技能照亮前程”行动为抓手,持续加强技能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促进劳动者稳定就业。扎实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着力提高劳动者培训后技能评价(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获证率,努力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