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云南昭通:坚持外出就业和就近就业两手抓

2025.07.14

“我们在上海一切都好,最近公司订单多、加班多,工资收入也不错。”中午时分,“90后”外出务工青年刘开强给家中的父母打来微信视频电话,询问父母和孩子的生活情况,分享夫妻俩在上海的务工近况。

刘开强是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三甲社区居民,夫妻俩在上海市闵行区一家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务工。在沪滇两地人社部门和所在公司的支持帮助下,他取得了电工证、焊工证,还评上了电气工程师中级职称,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现在持证上岗,工资翻了一倍,我上个月工资有9000多元。”刘开强在通话中介绍,他在公司做产品质检,妻子从事配件组装。去年,他们家在昭阳区城区买了一套二手房,今年9月孩子要进城上小学,妻子打算返回昭通陪伴孩子。

返回老家,就业怎么办?“全部都考虑好了。”妻子杨贤雕接过电话说,现在的就业服务很贴心,社区微信工作群不定期发布招工信息,比较适合的是位于永丰镇的昭阳红苹果冷链物流园,这里离城近、用工量大、年务工时间长,可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刘开强夫妻俩的就业增收故事是昭通市稳就业促增收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和云南省劳务输出大市,昭通市300余万名农村劳动力中,外出转移就业人员达260万人。对昭通来说,稳就业就稳住了群众增收的基本盘。

近年来,昭通市坚持外出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两手抓,制定出台了《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鼓励支持创业创新八条措施》等政策措施,建立“组织化转移就业、就业技能提升、精准化监测帮扶”三个机制,构建“政府引导+平台推动+政策赋能+管家服务”返乡创业模式,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持续增收。

在转移就业方面,昭通市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建立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动就业服务体系,打造了市级人力资源产创培融合园1个、县级就业服务综合体和零工市场22个、乡镇“昭·就业”连锁超市98个、村(社区)“就在身边”就业服务平台631个、驻外就业创业工作站30个,提供岗位推介、技能培训、稳岗服务、权益维护等就业服务。

在就近就业方面,昭通市立足苹果、天麻等产业资源,延链补链强链,强化政策扶持,抓实返乡创业,推动创业、产业、就业联动;积极盘活资源“招小商”,以党建引领办好“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加大以工代赈政策实施力度,促进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2024年,昭通市301.09万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率86.91%,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率89.50%,易地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率93.39%;通过县域就业岗位扩容提质,新增城镇就业3.1万人,引导4.5万人返乡创业、带动11.7万人就业,让群众的幸福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

  • 外出
  • 转移
  • 昭通
  • 昭通市
  • 劳动力
妻子杨贤雕接过电话说,现在的就业服务很贴心,社区微信工作群不定期发布招工信息,比较适合的是位于永丰镇的昭阳红苹果冷链物流园,这里离城近、用工量大、年务工时间长,可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刘开强夫妻俩的就业增收故事是昭通市稳就业促增收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和我省劳务输出大市,昭通市300余万名农村劳动力中,外出转移就业人员达260万人。对昭通来说,稳就业就稳住了群众增收的基本盘。 近年来,昭通市坚持外出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两手抓,制定出台了《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鼓励支持创业创新八条措施》等政策措施,建立“组织化转移就业、就业技能提升、精准化监测帮扶”三个机制,构建“政府引导+平台推动+政策赋能+管家服务”返乡创业模式,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持续增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