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浙江瑞安 :“执破融合”化解欠薪纠纷

2025.07.11

近日,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法院深化执破融合,妥善化解某鞋业公司欠薪纠纷,累计为89名劳动者发放工资23.6万元,托起民生“薪”希望。

2024年,浙江某鞋业公司因经营不善陷入债务泥潭,拖欠多名劳动者工资,除了已进入法院裁判程序的33笔54.6万元劳动报酬外,还有61笔、总计90.57万元的欠薪尚未进入诉讼、仲裁程序。

执行法官经过深入的调查走访发现,该公司仅剩下价值30万余元的机器设备以及厂房押金,其资产与债务之间的缺口巨大,已明显资不抵债。

为最大限度兑现劳动者权益,瑞安法院加快了对浙江某鞋业公司财产的处置进程。法院组织评估公司对涉案公司的设备和车辆展开评估,通过“司法拍卖+市场询价”双通道竞价,最终将评估价格为29.9万元的设备与资产以60万元的价格予以处置。

与此同时,法院引导劳动者申请该公司执行转破产,在破产程序中依据破产财产分配顺序,优先保障职工债权。破产案件受理后,破产庭法官第一时间指导管理人同步开展职工债权调查、银行账户收集、制作债权分配表等工作。在第一次分配方案通过后,采用“预先支付、多退少补”的方式,先行发放了劳动报酬。

最终,瑞安法院为所有劳动者集中发放工资23.6万元,缓解了劳动者的燃眉之急,切实实现“劳有所得”。

  • 浙江
  • 瑞安
  • 欠薪
  • 化解
  • 纠纷
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法院深化执破融合,妥善化解某鞋业公司欠薪纠纷,累计为89名劳动者发放工资23.6万元,托起民生“薪”希望。 2024年,浙江某鞋业公司因经营不善陷入债务泥潭,拖欠多名劳动者工资,除了已进入法院裁判程序的33笔54.6万元劳动报酬外,还有61笔、总计90.57万元的欠薪尚未进入诉讼、仲裁程序。 执行法官经过深入的调查走访发现,该公司仅剩下价值30万余元的机器设备以及厂房押金,其资产与债务之间的缺口巨大,已明显资不抵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