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记者从甘肃省人社厅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4470人次,1294人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据了解,近年来,甘肃省高度重视养老服务领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完善评价机制、深化教学改革等多项举措,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在技能培训方面,人社、民政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实施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依托康养服务企业、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及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全方位提升从业人员技能素养。据统计,“十四五”以来,全省已累计开展养老护理员等养老服务类培训18.75万人次,有效夯实了养老服务人才基础。
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完善是甘肃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建设的另一重要抓手。以养老护理员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甘肃省构建起以企业自主评价、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体的评价体系,遴选备案了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医学院等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评价机构,提供多元化评价服务。针对长期照护需求,今年还联合省医保局新增两家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同时,鼓励各地申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目前家政服务员(保姆)、照料老年人等项目已在人社部备案。今年上半年,全省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4470人次,1294人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行业输送了一批合格人才。
在人才培养源头方面,甘肃省推动技工院校深化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加快养老服务相关领域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规范开发,鼓励技工院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模式培育高技能人才。同时,引导在校生参与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提升就业竞争力。此外,通过“鲁甘人力”“津甘技工”等特色培训品牌,甘肃省与山东、天津等地开展养老服务业高技能人才互访交流,促成多所院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推动跨区域人才联合培养与互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