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东至县人社局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沃土,积极践行“六尺巷”工作法,以务实工作作风和高效仲裁服务,着力构建“四维联动”劳动争议解纷体系,实现劳动者权益保障与企业纾困发展同频共振。
一是“绿色通道+双轨联动”快速响应机制。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要求,东至县构建“监察执法+仲裁调解”“人社服务+司法保障”等1+N多元解纷机制。今年6月,该县人社局高效处置一起某民营医院因经营困难引发的70余人集体劳动争议。针对案件体量大、证据繁杂且劳动者需在岗的实际,在双方自愿基础上启动快速调解程序:一方面开通劳动争议“绿色通道”,2个工作日内即通过集中调解完成50份仲裁调解书置换;另一方面联动县司法局同步开展“司法+确认”,为超龄职工开通特别通道,推动案件高效化解。
二是“分类处置+阶梯调解”分级化解模式。贯彻“调解优先、调裁结合”原则,建立争议分级分类二级响应机制。前端引导当事人通过自行协商、工会调解或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等非诉方式柔情解纷,目前全县已实现乡镇、园区、规上企业基层调解组织全覆盖,前置化解成功率达42.6%;后端实行劳动争议案件“冷静期”模式,在工伤赔偿、工资报酬等争议案件中适时开展庭后跟踪调解,有效减少劳资双方诉累。2025年以来共受理仲裁案件80件,实现100%按期结案,结案周期从法定的45日压缩至30日以内。
三是“云端赋能+闭环管理”智慧治理体系。统筹市长热线、“互联网+调解”平台、人民网留言等线上渠道,打造“多线合一”快速响应平台。推行“接诉即办”服务标准,实现诉求受理、分办流转、调解处置、结果反馈全流程台账管理,1-6月,累计办结线上平台线索45件,平均处置周期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大大提升了纠纷处理效率。
四是“执法监督+信用修复”长效机制建设。聚焦劳动争议高发行业和区域,深入开展“以案释法”“送法入园”“流动仲裁庭”等特色活动,为100余家企业提供订单式“普法菜单”。针对用工规模大、群体复杂的规上企业,精心编制人社政策法规及助企纾困政策,提供精准化用工指导,梳理解答企业痛点难点20余项。同时,稳步推进年度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和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工作,制定“评价分级、信用修复及ABC信用等级分类监管”的三类标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下一步,东至县人社局将持续深化“劳动纠纷无小事”理念,深化部门协同和社会共治,在多元化解、法治营商及普法宣传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倾力打造劳动维权服务“东至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