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省镇江市人社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打出政策支持、保障用工、就业帮扶、就业服务“组合拳”,全力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政策“赋能”,激发企业活力
聚焦企业发展需求,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激发企业吸纳就业的内生动力。
采取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落实《江苏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措施,支持企业稳定扩大就业规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帮扶困难人员兜牢民生底线,为稳就业提供政策保障。今年一季度,为全市4.51万家企业降费1.2亿元;为272家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238.65万元,带动就业人数1591人。
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加大对创业者的金融支持。通过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审批效率,让创业者“应贷尽贷”。截至目前,开展富民创业担保贷款资格审核3046万元,惠及317人次,有效激活市场主体,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开展创业服务进社区活动,为创业者解读一次性创业补贴以及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政策的申领条件和补贴细则。今年以来,已扶持成功创业1725人,带动就业4794人。
保障用工,助力企业发展
持续优化用工服务,多渠道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助力企业稳定生产经营。
建立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机制,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企业服务群对接等形式联系2900余家企业,深入开展“访企问需”行动,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协调解决用工难题。此外,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服务月”等系列招聘活动,搭建企业与求职者对接平台。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94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0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4万人。
深化劳务协作,加强与省内外劳务输出地的沟通对接,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引导外地劳动力来镇江就业。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组建14条线上、线下劳务协作招聘线路,在陕西、云南、山西等地开展劳务协作专项活动36场次,提供招聘岗位4.5万个,引进外来劳动力(来镇首次录用)2.42万人。
发布《2025年镇江市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等指导目录》,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市人社局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就业意愿,组织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723人次。通过劳务协作和技能培训,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难题,提升劳动者就业竞争力。
精准帮扶,兜牢民生底线
强化精准施策,加大帮扶力度,确保困难群体就业有门、生活无忧。
一方面,加强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建立就业困难人员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对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残疾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开展“一对一”帮扶,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服务,确保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今年以来,累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787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另一方面,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政策,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费补贴,对难以通过市场岗位实现就业的,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至3月,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8658.94万元,惠及4.57万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保补贴225万元。
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行动,创新建立登记失业24小时响应机制,企业办理退工手续后,通过分级评估、分类帮扶,系统自动生成“一人一策”个性化服务套餐,并在24小时内推送至服务对象的手机端。失业人员可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岗位推荐、技能培训、政策享受、劳动维权、信息查询等就业服务,帮助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切实兜牢就业民生底线。今年以来,帮助9458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优化服务,提升就业质效
不断优化就业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让群众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打造“互联网+就业”服务平台,利用“就在镇江”支付宝小程序、“镇江人社”微信公众号、“镇江就业创业”抖音号等公共就业服务矩阵,实现就业政策、岗位信息、求职登记等服务事项网上办理,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今年以来,已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就业岗位5.76万个,接收求职登记3.66万人次,办理就业服务事项8600余件。
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零工市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满足困难群众“就近办、马上办”需求。完善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全覆盖。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