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甘肃省天水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治理欠薪决策部署,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整治作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坚持抓早抓小抓预防,建立“双督促、双摸排、双交办、双惩戒”工作机制,确保治理欠薪责任落实、隐患排查、线索处置、警示震慑四到位,有效维护了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全市治理欠薪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党委政府“双督促”,治欠责任落实到位。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就治理欠薪工作安排部署,市政府先后5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形势,高位推动落实。组织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整治,及时制定方案,细化任务措施,明确工作责任,成立“党委+政府”双组长工作专班,组建“纪检+人社+行业”包抓督导组,及时召开专项整治推进会,开展县区政府、行业部门责任落实督导检查,进一步压紧压实治理欠薪工作责任。各级纪委监委紧盯欠薪隐患处置,3次组织约谈欠薪责任主体,行业主管、属地政府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妥善化解了一批欠薪隐患,有力维护农民工务工劳动报酬权益。同时,制定工作考核方案、重点指标任务分解量化,建立“周调度、月提醒、季通报”工作调度推进机制,信息化监管、诚信体系建设、维权执法效率等各项工作较上年大幅提升。
行业属地“双摸排”,欠薪隐患排查到位。组织开展在建工程项目工资支付情况排查摸底,各县区、行业主管部门运行“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方法,不间断进行管辖区域、行业领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的拉网式排摸。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检查、政策宣讲等方式,多部门联合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实地排查,共实地摸排工程建设项目361个,运用信息化平台线上排查374个,确保欠薪隐患摸底排查全覆盖。同时,坚持畅通渠道开门治欠,大范围公布投诉举报渠道,张贴劳动保障维权“扫码知”,组织开展欠薪集中接访活动,让农民工随时随地反映、就地就近维权。对摸排、接收的欠薪隐患问题迅速核实欠薪情况,建立问题台账,及时交办化解,确保隐患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核查线索“双交办”,欠薪问题处置到位。按照清存量、控增量、防变量的原则,分两批次将排查、核实存在欠薪的59个建设工程项目向属地政府、行业部门交办,并分类动态管理,靠实责任攻坚。相关县区、部门通过领导包案、提级办理、挂牌督办、行刑衔接等超常举措,全力推进欠薪问题集中化解,目前已彻底化解53个欠薪隐患,部分化解2个,督促存在欠薪隐患项目为4089名农民工发放工资7224万元。推行欠薪投诉首问责任、过程记录、结果回访等,全国、全省线上欠薪反映接收线索办结持续动态清零;坚持快立、快查、快结,认真做好欠薪案件立案查处,共查处投诉举报欠薪案件291件,为2335名劳动者追发工资4447万元。
违法失信“双惩戒”,治欠警示震慑到位。持续加大对重大违法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社会公布、失信联合惩戒力度,今年向社会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五批次19起,将6家欠薪违法责任主体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实行行业部门市场准入限制。加强劳动保障守法诚信体系建设,对全市10类534户企业进行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工作。严厉打击恶意欠薪犯罪行为,全市公安机关侦办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6起,达到了警示一批、震慑一片的社会效果。充分运用守法诚信评价、重大违法行为公布、失信联合惩戒,建立用人单位分类管理制度,落实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措施,有力推动形成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工作格局,全方位形成“不愿欠”“不能欠”“不敢欠”的治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