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根治欠薪质效,河北省承德市积极探索,结合工作实际,从“一户一牌一栏一码一台账”这些小切口入手,抓常抓长,抓早抓小抓具体,创新建立根治欠薪“五个一”末端落实机制,推动各项制度措施在所有在建项目和支付环节真落实、无盲区,坚决从源头严防欠薪问题发生。由此先后化解欠薪案件717件,为8941名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8976万元,欠薪总量全省最少、规模最小,没有发生一起因欠薪引发的个人极端事件、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负面舆情,欠薪治理效能大幅跃升。
建立一个账户。紧盯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制度落实,大力开展制度落实专项行动,强化部门协同监管,引导企业规范管理。对新建工程项目,行政审批部门许可施工一个,住建、交通、水务、自然资源规划等行业主管部门就盯办建立一个,确保工资专用账户制度在所有在建项目全覆盖。同时,紧盯专用账户管理人工费用拨付环节,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按施工合同按月足额拨付人工费用、总包企业按劳动合同及时足额发放工资、经办银行按监管协议及时报告预警工资支付情况,为工资支付提供资金保障。目前,全市291个在建工程项目全部建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累计缴存工资保证金超1.8亿元,有力保障了工资及时足额发放。
悬挂一个标识牌。全力推进“农民工工资维权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全覆盖,每个维权中心全部按“四有一牌”标准建设,即有机构、有场地、有标识、有工作人员,统一悬挂农民工工资维权中心标识牌,着力打造成农民工的“服务之家”,确保欠薪“投诉有门”“事有人管”,最大程度将欠薪问题线索吸附在本市、化解在县区。目前,全市291个在建工程项目全部建立规范化“农民工工资维权中心”,有效发挥了根治欠薪的前哨作用。
设立一个公示栏。充分发挥公示栏监督作用,督促施工企业全面落实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信息公示制度,在工地醒目位置设立农民工工资信息公示栏,主动公开建设单位名称、总承包企业、分包企业、工程项目部信息及负责人和劳资专管员姓名、联系电话等内容;明示劳动监察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名称、地址及办公电话等信息。农民工工资表经农民工本人及工地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按月公示,公示期不少于三天,并报行业主管部门或清欠工作机构备案。对不按要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工备案,建立职工名册、考勤登记、工资发放表、进出场登记等管理台账以及不按要求公示的,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从重处罚,推动农民工工资由“被动支付”变“主动发放”。
推广一个“二维码”。创新开发“承德市农民工欠薪问题举报投诉平台”,督导住建、交通、农林水等市县两级行业主管部门在本系统重新恢复设立投诉举报窗口。通过在人社及行业主管部门举报投诉窗口、建设工程项目工地以及农民工安全帽张贴举报投诉“二维码”,微信群、朋友圈转发等方式全方位推广,实现农民工举报投诉“触手可及”“码上办理”,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工维权渠道。
落实一本台账。紧盯实名制管理信息采集环节,督促每个用人单位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台账,建立职工名册、考勤登记、入场身份核查、离场签字确认等制度,确保进场施工人员覆盖全、信息准、考勤实,所有台账保存两年以上备查,严防用工主体不明和用工混乱等问题,为工资支付提供了坚实基础信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