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湖北鄂州:牛!这里有个“蔬菜大王”

2024.05.09

制订发展计划、拓宽渠道寻商机、脚踏实地做项目……这看上去像是一个都市白领的生活,实际却是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临江乡粑铺村农民徐志超的生活缩写。

从27岁开垦第一块荒滩地开始,20多年来,徐志超一直与蔬菜为伴,每天在大棚里忙碌,茄子、辣椒、生菜、白菜……对徐志超来说,它们就像朋友一样。

1996年,在外打拼的徐志超发现蔬菜市场潜力巨大,回乡发展蔬菜种植大有可为。说干就干,当年徐志超就回乡承包了粑铺大堤外江民垸的3亩荒滩地。为更好照顾这些蔬菜,他拿出仅剩的3000元积蓄,在地边盖了一间小屋,与妻子一起把家安在了菜地旁。

从露地种植到竹大棚,再到铁架大棚、钢架大棚,换到如今的双层智能温室大棚,“蔬菜大王”徐志超体验了个遍。

从27岁开垦第一块荒滩地起,今年54岁的徐志超在蔬菜种植这条道路上已走过了27个年头。27年种菜路成就了徐志超,身为华容区临江乡粑铺村人、同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从露地种植发展到大棚种植,他的人生可以说与蔬菜结下了不解之缘。

热爱钻研的“泥腿农匠”

从单一品种至20余个品种,他从一个门外汉变成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更为附近一群留守老人创造了更有价值的晚年生活。现在的徐志超已经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菜农,说起菜价的涨落,他分析得头头是道,俨然是一位“蔬菜专家”。

1

谈起蔬菜大棚,徐志超神色平静地注视着眼前大棚,目光中闪过一抹回忆。记得2000年、2009年、2017年,鄂州地区都曾出现过雷雨大风天气。一场大风来袭,大棚就有“灭顶之灾”。

由于当时没经验,徐志超的大棚朝向很随意,没有统一朝向的后果就是一场大风过后,大棚损失严重,而大棚里的蔬菜也没能幸免,在随之而来的寒潮中受到冻创。遇到风灾寒潮,一般菜农可能会自认倒霉,懊悔不已。但是徐志超却在田间地头东看看、西看看,时而比划、时而思考,他发现并不是所有大棚都被大风损坏,居然有几个大棚未受大风影响,几乎零损耗。

经过对比和琢磨,徐志超弄清楚了一件事,建大棚和建房子一样,讲究朝向,只有朝向对了,才能在大风中屹立不倒。“隔行如隔山”,徐志超深知个中道理,通过边学边实践,他最终总结出了一套大棚朝向理论,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暴风对大棚的冲击。

“种植蔬菜除了要规避暴风、寒潮、干旱等气象风险外,还要对市场风险有所应对。”徐志超介绍,为有效降低市场风险,他通过调整种植结构,采取多品种蔬菜种植的方法,让风险平均值降下来。

2

徐志超说,多品种种植其实也有弊端,就是无形中增加了管理的成本与难度,而在田间管理技术上,最让老徐头疼的就是蔬菜的病虫害防治。

喝着“益生菌”长大的蔬菜

“既要做到绿色无公害,不使用化学成分的农药,又要防治蔬菜生长期间不可避免的病害和虫害。”为此,老徐想尽了办法,可是收效不佳。

由于常年保持阅读新闻的习惯,老徐偶然发现一种生物绿色防控的方法,可以防治蔬菜的霜霉病、灰霉病,还能改良土壤,增强活性,但新闻中关于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描述得很宏观,久久不得其要。

于是,老徐请教基层一线农技推广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理论,白天在田间劳作,晚上挑灯夜读,研究病虫害发生规律,学习田间管理等涉农技术和知识。

用徐志超自己的话说,在种田上,他成了不是专家的“专家”。经过长时间钻研,徐志超自学研究出了一种“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有益微生物菌群低成本高效防控技术”,自己培养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真正做到对病害的防与治,病害防治率高达95%。

3

好不好,不看广告,看疗效。同在临江的崔汤村,2亩黄瓜地,出现了灰霉病的症状,有着同样不想打农药想法的鄂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新华非常苦恼,为了给黄瓜治病,从区里找到市里,绕一圈后,最终找到了同乡的徐志超。

很快,600斤有益微生物菌群被刘新华带回了自家田,使用一周后,黄瓜保住了。“因为是有益的菌群,不仅治病,而且还是一种营养液。”徐志超自信道。

“种菜技术方面有什么不懂的,我们都会向徐志超请教,他就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效果很好。向他取经,真的要少走不少弯路。”刘新华感激道。

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一直在思考,有益菌群对蔬菜生长过程中遇到的病害效果这么好,那么虫害呢?是不是也有相对应的菌群?”带着疑问,徐志超又发现了寄生真菌“白僵菌”“绿僵菌”,可以对200余种的害虫起到防治作用,防治率可达65%。

搬出“毛坯房”住进“精装房”

“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精细化、科学化是趋势,建、种、管、售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徐志超开玩笑道,“我老了,干不动了,接下来的路要靠年轻人去走。”

老徐的儿子和女儿都是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先后成了家。他们是典型的农二代,目前也在分担父亲肩上的重担,女儿给老徐当助手,儿子则在外跑销售。

“我们蔬菜基地东边50亩面积旧棚改造工程是从7月初开始的,通过3个月紧张施工,目前已经改造完成,相较于旧棚,新的温湿双控大棚可增加25%土地利用率。”徐志超介绍。

4

“有了新式大棚,实现了夏可遮阳降温,冬可防寒保温,还便于机械化耕作,蔬菜的生长环境和工人的劳动环境得到了较大提升。”老徐说,新的温湿双控大棚直接的好处就是提高了蔬菜的商品力,虽然一次性投入较高,但是使用寿命长,性价比很高,基本上可以实现工厂化逐年稳定生产。

老徐算了一笔账,原来旧棚使用一次水肥一体灌溉的面积最多能覆盖4亩,使用了新的温湿双控大棚后,一次可覆盖10亩以上,可节省人工30%。

站在粑铺大堤,一边是滚滚而过的长江水,一边是依旧翠绿即将上市的莴苣,徘徊于田间地头的农人身影,简单、朴实、勤劳,这也许就是徐志超,依然扎根于土地,且不断紧跟时代步伐的不竭动力。

  • 徐志
  • 志超
  • 大棚
  • 蔬菜
27年种菜路成就了徐志超,身为华容区临江乡粑铺村人、同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从露地种植发展到大棚种植,他的人生可以说与蔬菜结下了不解之缘。 热爱钻研的“泥腿农匠” 从单一品种至20余个品种,他从一个门外汉变成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更为附近一群留守老人创造了更有价值的晚年生活。现在的徐志超已经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菜农,说起菜价的涨落,他分析得头头是道,俨然是一位“蔬菜专家”。 谈起蔬菜大棚,徐志超神色平静地注视着眼前大棚,目光中闪过一抹回忆。记得2000年、2009年、2017年,鄂州地区都曾出现过雷雨大风天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