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四川泸州: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质效

2023.06.01

近年,四川省泸州市通过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案件质量提升年”活动等五项措施,不断增强调解仲裁队伍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仲裁办案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调解仲裁工作质效,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为泸州社会和谐稳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22年,全市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数3096件,较2021年上升12%,涉及当事人3575人,涉及金额13875.08万元。当期结案率为97.86%,调解成功率为68%。

扎实开展“案件质量提升年”活动,提升办案质量水平

在全市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案件质量提升年”活动,先后举办仲裁员职业道德建设、川渝合作、调解组织建设、红色主题教育、裁审衔接、法律援助、办案技巧交流等系列活动9次,进一步增强了仲裁员的政治意识,强化了沟通交流,提升了业务能力,加强了与重庆毗邻地区和法院、司法、工会等部门的衔接和联系,取得良好成效。“案件质量提升年”活动是泸州成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10年以来,在劳动人事争议领域中开展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参与度最广、参与活动人数最多、活动内容最为丰富的一次主题活动,点燃了全市仲裁员做好新时代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的激情,为推进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迈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基础。

狠抓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队伍能力素质

根据本地工作实际和需要,在仲裁员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以提升队伍能力素质和办案质量为主线,制定了针对性强、科学可行、内容丰富的活动方案。通过“政治学习”“为民办实事”“练兵比武”“警示教育”“谈心谈话”等活动,全系统干部职工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全年无一起案件违规违法,无一违法违纪行为。通过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和案例撰写、研讨,开拓办案思维和眼界,提升仲裁员办案能力。全市撰写案例16篇,向省厅报送案例5篇,其中3篇被省厅案例选编采用,有20余篇信息在国家、省、市媒体刊载(其中国家级3条)。

积极争创金牌调解组织,提升基层调解组织效能

在全市范围积极打造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掀起调解组织效能建设高潮,总结和借鉴经验,以“科学布局、求精不求多、发挥作用”为原则,建设适应新时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功能性调解组织。通过努力,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在阵地、制度、规范化、标准化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在布局上更为合理,在作用发挥上更加有力有效。2022年,郎酒集团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接受省厅检查组考评。合江县临港工业园区调解委员会、江阳区白塔商圈调解组织被省厅给予高度肯定。3名仲裁员被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办公室评为“2022年度四川省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

加强部门协作,完善多元化解机制

加强与法院的衔接协作,召开“裁审衔接”工作会,对部分疑难案件进行线上线下交流探讨,就程序衔接、争议处理的法律法规适用达成了部分一致意见。举办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座谈会,加强与司法联动,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努力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用好“互联网+调解”平台,扩大该平台知晓率,提升调解成功率。加大“政务服务平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广使用力度。按照“总对总”工作要求,报备仲裁机构和调解组织及其调解员成功注册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并对指派的案件按规定进行调解。严格按照在线庭审规范要求,开展在线庭审常态化,更加便捷、高效处理劳动人事争议。

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提升预防和化解争议能力

结合劳动人事争议发生的频率、争议类型、分布行业和区域等特点,采取专题讲座、进社区、指导用人单位等的方式有针对性开展劳动保障普法宣传。近2年,开展普法宣传和专题讲座11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参加专题讲座人数近500人,解答咨询1.2万余人次。对全市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产生的原因、防范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广泛宣传人社领域法律法规政策,为用人单位厘清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何规范用工和应注意的问题及如何预防和处理争议,进一步提升调解仲裁工作的质感和温度,助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温暖人社”。

  • 调解
  • 争议
  • 提升
  • 劳动人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