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江西宜春:袁州区建好社区小平台,服务就业大民生

2021.05.24

在社区建设就业服务工作平台,是新形势下就业部门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就业创业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百姓的必要途径。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就业局积极探索工作思路,主动迎难而上,层层推进乡镇街道就业平台的建设完善,发挥其支持就业扶持创业的功能,建好社区小平台,服务就业大民生。各乡镇、街道人社所通过自身的努力工作,在百姓中树立了良好形象,起到了联系社会、联系政府、贴近百姓、贴近实际的作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上级的肯定。

以人为本,加强社区平台建设

为使就业工作延伸到街道、社区,更好地在社区为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4050”就业困难群体提供高效、便捷的人本化服务,近年来,该区不断在社区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思路。该区按照基础设施配置科学化、网络设施配置合理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原则,本着先进性、科学性并举,实用性和特征性并存的思路进一步进行规范管理,截至目前,所有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均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信息联网,并已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办事效率。通过以上举措,实现了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及离退休人员在社区“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帮”,使之不出社区就能“知政策、得优惠、受扶持”,使社区平台真正成为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就业和再就业政策的“第一阵地”,真正成为劳动者求职问路的“第一指导”,真正成为服务社区群众的“第一窗口”。

规范管理,强化就业服务功能

为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工作平台规范化管理,该区提出了平台建设“三要求,九统一”运作模式:

“三要求”,即要求乡镇、街道提供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场所,没有场所的单位必须重建,由就业专项资金提供装修补贴;在平台设计上要求有“一站式”服务综合平台,有培训教室,有离退休人员文体活动室,有职业指导室,有信息查询、图书阅览室等;“一站式”服务综合平台要求在临街(巷)面,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

“九统一”,一是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建设按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平台建设标准要求,组织专业队伍统一设计装修;二是装修费的预算、结算、拨付;三是电脑、显示屏、触摸屏、资料柜等办公及网络设施由政府统一配置采购,中标单位负责设备安装、技术指导、常年维护;四是建立就业信息系统数据库,实现了市、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联网;五是所有制度牌、招牌的规格、样式进行统一设计制作;六是工作机构工作人员胸牌进行统一配发佩戴,实行持证上岗;七是每年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集中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个人整体素质;八是每年进行统一考核,确保工作每月有业务指导,半年有督查通报,年底有考核评比奖励;九是工作经费统一拨付,根据年底劳动保障工作考核情况对乡镇、街道拨付工作经费,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多措并举,提升平台服务质量

服务站从基础工作入手,摸清底数、建立台账,采取针对性措施,实

行“一条龙”服务,确保了就业创业工作的超常规发展,提升了平台服务质量。

开展入户调查。做到辖区各类人员的基本信息“五个清楚”,即:失业时间清楚、技能状况清楚、家庭情况清楚、就业愿望清楚、就业去向清楚,

实行跟踪服务。对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4050”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和困难问题及时了解把握 ,提供失业登记、职业介绍、创业指导等“一条龙”“一站式”服务。

发布用工信息。通过将上级业务部门、定点培训机构提供的用工信息 与社区实际相结合,遴选有效用工信息并及时发布,帮助辖区内重点群体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组织专项培训。针对辖区内无业、下岗失业、征地转非等群体技能单一、 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实际情况,社区服务站依托市、区有力的教育培训资源,组织开办GYB、SYB创业培训班 40 余期,参训1000余人。(刘梦薇)

  • 平台
  • 社区
  • 服务
  • 工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