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广西:落实惠残政策 助力残疾人稳定就业脱贫增收

2020.12.18


图集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自治区残联从实际出发,落实各项惠残政策,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助力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脱贫增收。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知了村,杨培多正带着十多位侗族绣娘制作刺绣服装。2014年杨培多接受了截肢手术。康复后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党员扶残温暖同行项目”的帮助下,发展茶叶种植,还参加了侗族刺绣技能培训,利用当地残联发放的1000元项目启动资金创办了绣坊。目前,杨培多靠侗族刺绣,年收入有2万多元,家里于去年摘掉了“贫困帽”。现在,她还带动村里15户贫困户发展刺绣项目,户均增收8000元。

【同期声 三江独峒镇知了村村民杨培多:就叫她们来一起做剪纸、刺绣,她们白天采茶叶的,晚上来绣的,一个月也有一千多元。】

得益于三江残联开展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建立“阳光助残扶贫基地”以及鼓励残疾人发挥特长自主就业创业等,三江贫困残疾人的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

【同期声 三江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莫英:我们建设了残疾人集中扶贫就业基地,辐射带动我们乡镇残疾人在家里面也可以就业,实现增收。】

在环江,当地残联先后为扶贫安置点13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项目,对残疾群众家中的灶台、卫生间等设施设备进行无障碍改造,并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就业难问题。

近年来,自治区残联依托各地特色产业,精准打造“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品牌项目,共建成自治区级“阳光助残扶贫基地”116个,实现全区111个县(市、区)全覆盖。自治区财政共安排2.05亿元,对每个阳光助残扶贫基地给予每年20万元的资金补助,累计扶持10万名残疾人就业增收。全区各级残联还创新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党员扶残温暖同行项目”,开创脱贫攻坚兜底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加大残疾人民生保障力度。


  • 残疾人
  • 增收
  • 脱贫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自治区残联从实际出发,落实各项惠残政策,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助力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脱贫增收。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知了村,杨培多正带着十多位侗族绣娘制作刺绣服装。2014年杨培多接受了截肢手术。康复后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党员扶残温暖同行项目”的帮助下,发展茶叶种植,还参加了侗族刺绣技能培训,利用当地残联发放的1000元项目启动资金创办了绣坊。目前,杨培多靠侗族刺绣,年收入有2万多元,家里于去年摘掉了“贫困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