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依靠技术创新,并辅之以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之路。”说到和谐劳动关系之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浙江省工商联主席、富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沂作如是论断。
7月11日,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会在北京召开。王建沂在会上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发言。与富通集团一起,此次受到表彰的还有其余17家浙江企业。它们是浙江省近年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的先进企业代表,也是该省近年来着力构建“大爱”劳动关系的优秀成果。
“双爱”夯实和谐基础
胡群伟是富通集团有限公司员工,1997年进公司时在车间一线当操作工。2007年,因为腰部疾病她被调整岗位,到该公司人事部门工作。
说到12年前的那次转岗,胡群伟对富通集团满怀感激。“公司不但给我调整了相对来说更合适的工作岗位,还涨了工资。”胡群伟说,调整岗位之前,对未知的工作岗位充满了忐忑。
“没想到是这么圆满的结果。”胡群伟说,身体恢复后,她马上投入到新的工作中,而且报班参加了学习,坚持每周六、日参加培训,最后顺利拿下了人力资源高级技师证书。这一切努力,只因为她想把“现有工作干得更好一些”。
胡群伟身后,是富通集团有限公司极具特色和创造活力的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近年来,该公司凝聚党群部门力量,将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融入到生产经营、企业文化建设、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全过程,在企业内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形成助推企业发展的正能量;以党建带动,初步构建形成了企业与职工的发展共同体。
富通集团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2012年,浙江省在全省组织开展企业关爱职工、职工热爱企业的“双爱”活动,并提出了“六有六要”工作目标。“六有”是用来约束企业的,即企业要做到劳动有合同、工资有增长、“五险”有保障、生产有安全、管理有民主、精神有关怀;“六要”则对职工提出了要求,即职工需要做到以下六点:工作要敬业、技能要提高、经营要关心、纪律要遵守、维权要理性、身心要健康。
浙江省人社厅劳动关系处负责人是“双爱”活动的首倡者。他形象地将劳动关系比作夫妻关系,“夫妻互敬互爱才会有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
从2012年开始,浙江全省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双爱”宣传活动,出台一系列规范文件抓好落实和督查,有效推进了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工作,劳动关系和谐程度明显提升:全省劳动关系和谐指数从2012年首次测评时的80.44分上升到现在的84.51分,劳动者满意度从首次测评时的71.39分提高到现在的79.50分。同时,有83.9%的企业认为当前劳动关系状况为和谐或非常和谐。
“合力”助推争议预防
记者在杭州的富通集团有限公司和宁波爱信诺航天信息有限公司采访时问过一个同样的问题:公司是否发生过劳动人事争议?得到的也是完全一样的回答:公司成立以来从未发生过劳动人事争议。这说明两家公司在员工管理以及劳动关系协调工作上的卓有成效,也显现出杭州、宁波两市直至浙江全省在劳动人事争议预防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
实现争议预防与及时化解,离不开健全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体系和化解机制,特别是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调解组织的建设。
浙江省深化调解仲裁基础建设,推进基层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示范仲裁庭建设,确保全省60%以上的仲裁场所达到标准化水平。
同时,该省推进标准化仲裁院建设,推进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综合示范工作,力争到2020年,乡镇(街道)、规模以上企业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基本实现全覆盖,60%以上的争议首先在基层一线得到处理;到2022年,发达地区村、社区、行业协会、事业单位等普遍建立劳动人事调解组织,65%以上的争议首先在基层一线得到处理,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形成劳动人事争议基层调解网络体系。
该省优化办案体制机制,健全办案规则、组织规则配套规定,完善跨区域预受理制度,出台办案指引,以开标准庭、办标准案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案件审理水平。同时,该省全面推进法律援助进仲裁,为困难群众和集体争议案件提供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推广要素式审理改革试点工作成果,出台仲裁案件简易处理规定,试点调审分离,完善仲裁案件案前调解制度,完善裁审衔接机制,力争使85%以上的争议终结在仲裁阶段。
浙江省提升争议案件预防调解能力,加强指导服务,提高企业自主预防和化解能力,推进乡镇(街道)建立以调解、监察、仲裁“三位一体”为基础,司法行政、工会、法律援助等多方力量参与的劳动人事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机制,实现劳动人事纠纷就近就地一站式化解。各地通过设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站、个人调解工作室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劳动人事争议纠纷调处;强化仲裁案件全过程全环节调解,采取直接调解、委托调解、邀请调解等多种措施,努力促成争议双方化解矛盾。
浙江省还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发全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网络平台系统,实现调解全流程在线办理、仲裁在线申请及网络庭审,实现当事人纠纷维权“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到2022年,力争实现全省30%以上的争议通过网络平台得到化解。
“清欠”服务和谐浙江
欠薪严重影响劳动关系和谐。浙江省加大清欠力度,着力打赢“浙江无欠薪”攻坚战,清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之路上的“绊脚石”。
浙江省夯实治欠保支工作责任,完善制度和考核体系,突出工程建设、加工制造、装饰装修等重点领域欠薪治理,创新新业态行业企业欠薪监管方式。该省全面实施欠薪联合预警,强化日常监察和专项监察,实施联合惩戒,打赢治欠保支攻坚战,力争今年90%以上县(市、区)达到“无欠薪”目标。
——开展制造业企业专项治理行动。浙江省强化部门联合预警监控,加强对无照经营市场主体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加强劳动用工监管,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减少欠薪隐患;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开展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加大对工资支付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组织作用,及时处理工资拖欠争议案件。
——开展工程建设项目专项治理行动。浙江省落实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工程建设项目监管、工程款支付和结算监管、工资支付保证金差异化缴存、人工费用与其他工程款分账管理、用工实名管理、施工现场维权信息公开、银行代发工资等制度,推动建筑业劳务企业转型,实现公司化、专业化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欠薪问题。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监管,充实监督管理工作力量,严肃查处挂靠承包、违法分包、转包等违法违规行为,并与人社部门共同做好各自建设领域的欠薪案件。
——开展企业欠薪行为失信行为专项治理行动。浙江省协同推进企业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建设,联合惩戒企业欠薪失信行为。各地对欠薪失信企业,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履约担保、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评优评先等方面依法依规进行限制,提高企业失信违法成本,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惩治格局。
2018年,浙江省欠薪人数、金额、案件量三项指标分别下降90%,获得全国无欠薪工作第一名。
浙江省人社厅着力塑造的是涵盖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和劳动保障监察的“大”劳动关系,以之维护的是更广意义上的职工权益,展现的是更加深沉的民生情怀。奔涌在浙江大地上、融汇在其江河湖海里的是浙江人社人孜孜以求的“大”劳动关系和谐之爱,是底蕴深厚的民生大爱……(陆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