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让美丽青春绽放在云梯之上——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杨镇瑕

2019.07.10

牛塘村是集民族“直过区”、边疆地区、山区、少数民族、原战区、贫困区六位一体的深度贫困村,共有14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农村户籍人口共3206人,居住着瑶族、苗族等群众,是河口县瑶山乡脱贫攻坚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杨镇瑕同志是经组织认真考察选拔后,作为一名女同志安排到这个最艰苦的地方去担任驻村工作队员的。

直过民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他们从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几乎“一夜之间”跨越了其他民族上千年的历程。他们是脱贫攻坚的“孟良崮”,拔穷根需要下猛药,需要集中火力攻“山头”。如何打赢脱贫攻战,一起实现小康,是摆在驻村工作队员面前的一个难题。为尽快掌握村里基本情况,杨镇瑕和其他队员及时入户走访、与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座谈,认真倾听贫困户的意愿,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想发展什么,想在哪个方面得到政策扶持,把贫困户的基本信息、致贫原因摸准摸实,一条条记录清楚。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在工作中杨镇瑕始终把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的精准化理念作为扶贫工作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扶贫工作的全过程。“谁家的生活困难,谁家的子女外出打工,谁家的老人需要照顾,她的心里都有一本明细账。当看到牛塘村龙潭坡小组组长邓建祥生病住院,在水滴筹上筹款治疗的后她主动邀约小伙伴一起参与,献上一份爱心。小杨对牛塘村的村情和每一户家庭比我还熟悉勒,他才是牛塘村真正的‘村委会主任’呢”,村党总支书记邓国荣笑着说道。

参加驻村扶贫工作两年多来,杨镇瑕配合乡党委政府产业发展政策,打造“一村一品”示范基地;激发内生动力,技能扶贫提升脱贫“战斗力” ;参与社会扶贫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变“输血”为“造血”,竭力带动广大贫困户脱贫,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龙头、以千家万户为支点的产业扶贫之路。牛塘村委会17个村民小组曲折坎坷的小路上,杨镇瑕同志不知走了多少遍,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鞋,流了多少汗水,村里哪里有个沟,哪里有棵树,哪个结对户家有多少口人,情况如何,她都记得一清二楚。2018年年初第三方考核组考核组抽中牛塘检查的时候,杨镇瑕当时重感冒,高烧不退,整个人都瘦了几斤,乡里的领导看到后多次劝她注意身体,要多休息,但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那段时间她几乎每天都挑灯工作到凌晨三点多,完全忘了自己已经是个重感冒患者。

“杨镇瑕平日里看着就是个斯斯文文,话语不多的小姑娘,才进村的时候由于语言不通,我们怕她在陌生的工作环境不能认真履职,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她很优秀,经常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一起参加脱贫攻坚政策理论学习,她用她温暖的笑容,诚恳的态度感染着我们。村委会主任盘文安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使贫困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现实中,她作为一名党员,作为牛塘村的一员,正在用实际行动书写牛塘村的点点变化。到基层驻村后,她深刻认识到要想让脱贫攻坚政策落地生根,必须要有坚强的纪律保障,抓好干部作风势在必行,驻村以来参加支部会议12次,在党员干部在民主评议大会上互评互议,彼此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把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作用。

原来一直在机关工作,跟群众接触较少,初到村里千头万绪,不知道该怎样开展帮扶工作。牛塘村95%是瑶族群众,刚开始进村入户时,因为年龄较大的群众不会说汉语,要想深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非常困难,杨镇瑕不断给自己鼓劲打气——“组织派我驻村扶贫是对我的信任与历练,说什么也要坚持下去”。她虚心向村干部、小组干部、老党员请教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学习扶贫惠农政策,主动要求和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坐到农家院落,面对面、心贴心与百姓话家常,努力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较快适应了新岗位,进入了新角色。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在牛塘群众落后思想意识中攻,要在云雾缠绕的高山中战 ;攻的是精神之贫,战的是难中之难。 杨镇瑕认为基础设施是制约致富的难点,产业薄弱是巩固脱贫成效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难点工作,她四处奔走,积极协调,驻村两年多来,整合多方扶贫资源,做出实实在在的成效。她积极协调20吨水泥帮扶牛塘、老牛塘小组,用于修葺小组入户道路,2.5万元用于牛塘、老牛塘小组安装太阳能路灯;协调2.3万元的肥料用于发展香蕉、柠檬等产业,1.6万元用于牛塘小组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协调县人社局投入11.88万元,在牛塘开展技能培训198人次;积极对接引进河口秋歌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基地示范种植已辐射带动瑶山乡17个村民小组350余户群众发展柠檬种植6000余亩,为贫困户创收增收、稳固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年初驻村工作队来动员我发展产业,我想儿子、儿媳都去外地打工了,三个小孙子还小需要人带着,家里的地都撂荒了,自己老了,种地又种不动了,就不想发展产业了。小杨了解了这一特殊情况之后,多次来征求我的意见,让我把部分产业资金1.2万元入股河口禾惠农业有限公司进行分红。在和在外务工的儿子商量后,计划把家中荒着的土地利用起来,种植10亩柠檬。通过易扶贫搬迁,搬迁至五道河搬迁点,现在我家的新房子正在建设中,入股还得了0.18万元的分红,要不是小杨多次做我的工作,我现在肯定想不到生活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兵坡小组邓贵生高兴地说道。

“在多种扶贫手段的帮扶下,如今群众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重视教育,以此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他们不再‘今朝有酒今朝醉’,特别是年轻一代,懂得用双手创造美好未来。如今,在牛塘村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贫穷和落后已不再是牛塘村委会的代名词。”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工作了第三个年头的驻村工作队员杨镇瑕感慨道

牛塘村海拔跨度大,最高的海拔有1450米,每天早晨,云层一浪一浪翻涌,形成一道道云梯,甚是壮观。站在云端,回想走过800个脱贫攻坚的日日夜夜,杨镇瑕不禁感慨:两年前“参战”脱贫攻坚是“雄关漫道真如铁”,现如今脱贫攻坚的实绩是“人间正道是沧桑”,她同时也坚信牛塘村以后的发展是“而今迈步从头越”。杨镇瑕内心深处坚信,把自己的汗水播散在脱贫攻坚的战场才会被历史铭刻,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绽放在云梯之上,才是最灿烂的美好!(云南河口县人社局 余猛

  • 牛塘
  • 脱贫
18万元的分红,要不是小杨多次做我的工作,我现在肯定想不到生活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兵坡小组邓贵生高兴地说道。 “在多种扶贫手段的帮扶下,如今群众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重视教育,以此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他们不再‘今朝有酒今朝醉’,特别是年轻一代,懂得用双手创造美好未来。如今,在牛塘村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贫穷和落后已不再是牛塘村委会的代名词。”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工作了第三个年头的驻村工作队员杨镇瑕感慨道。 牛塘村海拔跨度大,最高的海拔有1450米,每天早晨,云层一浪一浪翻涌,形成一道道云梯,甚是壮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