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扶贫驿站是安徽省人社厅重点推广的就业脱贫重要举措,近年来宿州市埇桥区根据省市关于就业扶贫驿站认定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进扶贫驿站(车间)认定。让贫困劳动者不出乡镇、村就能享受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获得就业岗位和培训机会。截止2019年4月底,埇桥区认定且正常运营的就业扶贫驿站14家。
一、 科学选址,打造“半小时”服务圈
在乡镇建设就业扶贫驿站(车间)前,由人社局组织各乡镇申报建设计划,并填写《就业扶贫驿站选址单》,根据选址单上的基本情况,由人社、扶贫部门并会同乡镇实地察看建设可行性,确定是否建设。要求具备4个条件:一是能够提供生产场地或安排建设用地(如村部附近的闲置房屋等);二是能够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如水、电、路、网等设施);三是能够筹集一定的建设资金和管理经费(主要是乡镇和行政村筹集);四是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做保障。
选址时,重点倾向于贫困人口较多、扶贫任务重的行政村贫困村,同时考虑当地的产业基础和交通便捷条件,优先利用村部、学校、厂房闲置的房屋资源进行改建,规格简洁实用、不贪大求新。如朱仙庄镇利用当地花茶深加工、解集乡利用当地小饰品加工等劳动技能较低、适合贫困劳动者就业的特色产业,在对应的贫困村建设就业扶贫驿站,依托当地特色产业企业认定为就业扶贫车间,辐射范围覆盖全村及周边行政村。确保贫困群众能够在半小时之内能够到达驿站,从驿站出发半小时之内到达扶贫车间。
二、 四位一体,搭建全方位服务平台
就业扶贫驿站由乡镇初选,人社和扶贫部门实地查看后,由所在的行政村负责筹建,要求驿站承载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就业扶贫车间、技能培训教室、电商服务平台等四位一体功能。对功能齐全、运行稳定的就业扶贫驿站给予一次性的就业资金补贴。
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为当地贫困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介绍、补贴申报、社保查询缴费,每个驿站配备社保自助服务终端——“便民宝”一台,让群众不出村即可进行查询、社保缴费、认证等自助服务。自2017年以来为贫困劳动者和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服务20万余次。
就业扶贫车间依托当地特色产业,主要引进传统手工制品、服装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驿站附近开始加工车间,促进贫困劳动者及闲余劳动者居家就业。截止目前吸纳贫困群众164人在扶贫车间就地就近就业,占扶贫车间总就业人口的30%以上,人均工资收入1-3万元。
驿站内配置可容纳20人以上的技能培训教室,为贫困劳动者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服务。针对贫困户的自身特点,开设了皖北特色小吃制作(牛肉汤、麻辣烫、面皮、豆腐脑、水果粥、煎包、撒汤、藕粉、烫面、米线等)、保健类知识(孕产妇的护理、婴幼儿的护理、老年人的护理、急救知识)等技能要求低、实用性强、易上手、就业面广,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实践培训课程。为了提高群众的身体素质、丰富文化精神生活,部分驿站还增加了广场舞等特色课程。
联合商务局指导乡镇在驿站内组建电商服务平台,为当地特色产品搭建网销平台,帮助村民增加收入。并提供代买、代卖、代缴、代收发等免费服务。
三、配备专人,负责驿站日常工作
每个就业扶贫驿站配备一名村级信息员,可由村两委成员兼任,也可聘用当地贫困劳动者专职负责日常工作。信息员采取非全日制用工制,其职责是建立维护“一库五名单”基础信息,并做好政策宣传、创业咨询、培训组织、补贴申报、公益岗位招聘等工作,按照每人每月200元进行补贴,补贴资金由区财政全额支出。人员采取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和行政村两委双重管理,如遇履职不合格等情况立即更换人员,确保就业扶贫驿站日常事务责任到人。
赵旭华是符离镇符离村就业扶贫驿站的工作人员,原来在符离镇自制手工艺品售卖,后来报名参加了就业扶贫驿站的工作人员选拔,成功被录用。工作开展1年多来,赵旭华最大的感受是“比以前忙多了”。她不仅自己在驿站开了手工饰品加工点,带着当地的贫困妇女一起加工,而且还帮助当地贫困户申请各项补贴。
四、 资金支持,激发贫困劳动者内生动力
与扶贫车间与贫困劳动者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埇桥区给予贫困劳动者每人每月640元的岗位补贴,企业按照每月300元/人进行发放奖励资金;与贫困劳动者签订劳务协议和安排贫困劳动者居家就业的,分别给予贫困劳动者每人每月200元的补贴,企业可享受500元的一次性奖励。2017年至今,共帮扶推荐369名贫困劳动者在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总计发放就业扶贫驿站(车间)吸纳贫困劳动者岗位补贴33.96万元,发放企业一次性奖励19.48万元,其中2019年就业扶贫驿站(车间)吸纳贫困劳动者岗位补贴12.09万元,发放企业一次性奖励7.44万元。就业补贴激发了贫困劳动者就业内生动力,增加了工资性收入,丰富了企业用工形式的多样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五、延伸服务,对贫困劳动者进行托底安置
埇桥区针对全区劳动能力较弱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人员,由从事公共服务的相关政府部门开发设置乡村公益岗位,如水利局开发护河员、环综办开发公厕管护员、交通局开发乡村道路巡管员等,从事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服务,聘用贫困劳动者从事虫情调查、河流看护、道路管护、光伏设施维护等公共事业服务。通过就业扶贫驿站的广泛宣传,动员报名,公开公示及岗前培训,全区共安排了3532名贫困劳动者从事本村的扶贫公益岗位,其中通过扶贫驿站上岗的扶贫公益岗为443人。每月由政府出资300元,就业补助资金补贴300元,合计每人每月可增收600元。2019年新安置公厕管护员和护林员1106人。公益岗使很多半、弱贫困劳动者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有尊严的脱贫。 2016-2018年间,埇桥区累计帮扶5417名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其中通过就业扶贫驿站实现贫困劳动者就业超800人,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贫困劳动者居家就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2019年,埇桥区对就业扶贫驿站进行了全面排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认定运营后,因企业经营不善、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等暂时达不到标准的,及时予以限期整改或清退。努力实现“成熟一个、建设一个、认定一个”,杜绝“遍地开花”的现象,确保就业扶贫驿站运行质量。今后,埇桥区将不断扩充就业扶贫驿站功能,让每个就业扶贫驿站都能够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