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营造更加优良的就业环境——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赖德胜谈高校毕业生就业

2019.04.12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

记者:在当前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请您谈谈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赖德胜: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利于认清就业形势,有的放矢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具体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就业局势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首先,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我国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造成一些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其次,随着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在创造就业岗位的同时,也会消灭一些岗位,短期内这种创造岗位和消灭岗位的关系,也会造成就业局势的不稳定;最后,在坚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局部地区还会释放一些过剩劳动力,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

二是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存在。去年年底,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再创新高。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在供求匹配上存在结构性矛盾,有些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有些专业的毕业生则存在就业难的情况。

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也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新业态、新产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目前我国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新业态、新产业大量涌现。从人力资源市场数据反映的情况看,近年来新业态、新产业的用工需求和实际用工数量都在增加。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增加。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过去的中低端产业要向中高端产业转型升级,这就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高校毕业生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较好的知识结构,更符合高质量岗位的需求。

三是国家出台帮扶政策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这意味着未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举措会更加完善。

总体来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在政府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的情况下,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

破解结构性矛盾 保障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

记者:刚才您提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结构性矛盾,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赖德胜: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表现为部分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不匹配,这是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导致结构性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偏差。自我国实行大学扩招政策以来,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贪多求快,特别是文科类的专业开设较多。再加上教育体制的约束,高校受政府的限制较大,很难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调整。在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使得高校的专业设置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二是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不能忽视的是,由于高校办学质量良莠不齐,也存在人才培养质量较低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在教育领域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政府落实在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赋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高校自身要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更加紧密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记者:部分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存在“院校门槛一刀切”的现象,他们只要985、211和“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何保障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赖德胜:招聘过程中出现的“院校门槛一刀切”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社会问题,需要辩证地分析。

一方面,企业在招聘中选择名校毕业生是符合常理的。总体来说,名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相对较高。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设置学校门槛是一种简化筛选流程的手段,是为了降低招聘成本。

另一方面,“唯院校论”对非名校毕业生是不公平的。每所院校都有各自的办学特色和擅长的专业领域,普通高校也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院校门槛一刀切”的招聘方式,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非名校毕业生的就业权益。

实践中,除了“唯院校论”的招聘方式,还存在性别歧视以及各种求职陷阱,这些都严重损害了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对损害求职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严格处理。今年2月,人社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对进一步保障女性就业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培育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鼓励企业加强对求职者就业权益的保护。在全社会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对于违法失信的企业,给予不良记录,并在市场准入、信贷等方面进行限制。

三是高校毕业生要提高维权意识,掌握相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应加强普法宣传,让高校毕业生了解投诉维权渠道,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帮助 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政策体系

记者:您认为高校和政府有关部门需要重点做好哪些工作,为高校毕业生营造更优良的就业环境?

赖德胜:高校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第一,高校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主要工作,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一方面,部分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没有很好地承担起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的培育。因此,高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第二,高校应该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就业服务机制,为毕业生送政策、送指导、送信息,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此外,具有区域或行业紧密联系的学校可以探索建立就业服务联盟机制,充分调动各方优势资源形成规模效应,给高校毕业生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服务。

政府有关部门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政策梳理和评估。我国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包括引导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就业的政策、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和技能培训的政策等。目前当务之急是需要对各类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效果好的政策继续执行,效果不好的政策要及时调整。

第二,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帮扶政策体系。东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有着不同层次的产业布局,因此这两个地区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环境是不一样的。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在出台全国性的就业政策的同时,能否考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发展战略,推出一些区域性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拓展就业空间。

此外,政府还要制定一些行业性的就业政策。以教师行业为例,目前高素质的教师较为缺乏;很多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从事中小学教育……制定针对教师行业的就业政策既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也有利于解决教育问题。

综上所述,政府既要制定全国性的就业政策,也要制定区域性的、行业性的就业政策,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帮扶政策体系。(刘俊良)

  • 高校毕业生就业
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帮助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政策体系 记者:您认为高校和政府有关部门需要重点做好哪些工作,为高校毕业生营造更优良的就业环境? 赖德胜:高校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第一,高校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主要工作,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一方面,部分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没有很好地承担起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的培育。因此,高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第二,高校应该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