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万荣县共有45.4万人,其中在外经商务工人员8.17万人,是国家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改革开放以来,万荣县一大批老百姓走南闯北、下海经商,经过多年打拼,全国市级以上大中型城市都有万荣人的足迹。万荣县汉薛镇、万泉乡、南张乡的“万荣阿姨”成为北京人心中值得信赖的月嫂品牌;“荣河蒸菜”“万荣水疙瘩”“凉粉饸饹”等万荣小吃遍地开花……
近年来,万荣县积极落实“凤还巢”就业计划,推动零散型、投亲靠友型的外出务工向有序化、规模化转变,变劳务输出大县为劳务输出强县,让“万荣人”系列劳务品牌成为该县就业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整合资源 高标准打造“万荣人”
“麻花、饼子、蒸馍,是我们乡大多数在外人员的生计,生意虽小,但养活的人不少。”西村乡人王立武说。王立武已在临汾市煮麻花十余年,他在临汾市的门店带动了全乡50余名劳动力赴临务工,其中通过万荣县人社局介绍实现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有11名。
为推广当地劳务品牌,万荣县人社局积极对接用工需求较多的省市,通过成果展览、技能展示、劳务对接、交流论坛等活动,宣传“万荣人”系列劳务品牌。同时,该县各乡镇结合自身产业优势,通过摸排在外人员情况,分行业、分地域建立起在外人员从业数据库和企业数据库。万荣县为外出就业的“万荣人”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发放交通补贴和就业补贴,并为带动县内劳动力就业的企业发放用工补贴。
今年10月,万荣县人社局为西村乡50余名面点小吃从业者的在外门店进行了免费的门牌、服装更换。王立武就是第一个享受这项服务的西村乡人。“有了县人社局的关心和帮助,我的麻花生意会越来越好!”看着店门口悬挂的崭新招牌,王立武高兴地说。
精准培训 多举措推进“万荣人”
周鹏飞只有初中学历,到万荣技师学院职教中心开设的化工外加剂专业接受了为期一年半的培训后赴外务工。如今,23岁的他已成为陕西省一家化工公司在榆林市分公司的高管,年薪可达10万元。“万荣县有5.7万人在外从事外加剂工作,化工外加剂培训一直是我县职教中心的热门课程。年轻人参加培训后可以找到好工作,一些企业老板也会来挑选优秀学员到企业工作。”该职教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万荣县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依托当地职业院校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万荣人”的就业能力,增强劳务品牌竞争力。该县人社局还就全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培训情况、就业情况进行排查,实现了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愿望的贫困劳动力培训全覆盖、有就业愿望和劳动技能的贫困劳动力就业介绍全覆盖、已经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技能提升和就业维权服务全覆盖。今年以来,万荣县共举办化工、月嫂、家政、烹饪等培训69期,累计培训3300余人次。
关心关爱 全方位护航“万荣人”
南张乡的薛秀娟2008年跟随丈夫到北京打工,从事月嫂工作。10年来,她的工资从最初的每月800元涨到了每月16800元。
像薛秀娟一样在北京从事家政事业的“万荣人”还有700余名。自“凤还巢”计划开展以来,万荣县已在全国22个省会级以上城市举行了在外人员关心关爱座谈会,建立互助组织69个。万荣县人社局通过发挥在外组织作用,结合当地企业优势资源,瞄准该县在外经商务工人员六大集中地区,建立劳务基地,搭建供需平台,使劳动力转移由零散、无序向有组织、有序转变,同时也有效避免拖欠工资、超时劳动等现象发生,保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今年8月,万荣县人社局和万荣县在北京市的商会合作成立齐家万荣公司,以母婴业务为核心,涵盖月嫂、育婴师、家政服务及职业技能培训等业务,每年可为“万荣人”提供5000个以上的优质就业岗位。作为万荣县在北京市的劳务基地,齐家万荣公司还在北京市举办了万荣月嫂成果展览、技能展示、劳务对接、交流论坛等活动,切实提升了“万荣人”劳务品牌的知名度及务工人员收入水平。(王殿栋 冯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