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关爱贫困群众 助力兜底脱贫——陕西省“救急难”项目宣传推进活动走进镇安

2018.10.24

近日,由陕西省民政厅、省扶贫办、省慈善协会主办,镇安县委 、县政府承办,镇安县民政局、卫计局、扶贫局 、慈善协会协办,以“实施医疗救急,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陕西“救急难”项目宣传推进活动在镇安县举行。

仪式上,播放了省慈善协会“救急难”项目专题片;宣读了镇安县“救急难”受助人员名单及金额,并向20名受助代表发放“救急难”受助金; 陕西品善分子影像科技有限公司向镇安县医院捐赠1台价值800余万元的1.5T超导磁共振医疗设备,用于贫困患者医疗检查;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向省慈善协会“救急难”平台定向捐赠50万元,用于建档立卡户大病患者的救助;陕西安怡康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向省慈善协会捐赠30万元,用于开展“健康扶贫一元关爱扶贫活动”,其中8.9万元用于向镇安县捐赠50台制氧机;启动了“镇安县困难家庭妇女帮扶”项目方案,该项目由广州市澳键丰泽妇女关爱基金会定向捐赠14.4万元,用于贫困家庭妇女的体检和劳动技能的培训。

据了解,2016年12月,省“救急难”平台上线运行。该平台是陕西社会救助的重要载体,由省民政厅主管,省慈善协会运行。按照民政牵头、财政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两年来省慈善协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宣传推广,链接慈善资源,创新救助方式,建立了“救急难”工作长效机制,开创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救急难”工作格局。

省慈善协会依托现有救助项目、募集渠道、网络众筹平台与“救急难”平台相链接,多元筹资支撑平台运行。该项目总注入2500万元作为“救急难”平台的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网络众筹644万元,对接急难救助需求,扩大救助规模实现了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截至2018年9月, 收到全省急难救助申请1072例,审核通过实施救助681例,支付政府购买服务“救急难”专项资金1650万元。实施救助:恶性肿瘤192例;心脑血管疾病78例;肺、肝、胃部疾病27例;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类疾病99例;烧伤及意外伤害39例;尿毒症及其他类肾病117例;神经类疾病88例;其他类疾病41例。其中深度贫困县94例。使一批重特大疾病患者及时得到了救助,取得了良好的医疗扶贫效果。陕西“救急难”项目实施以来,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

省慈善协会会长刘维隆表示,省民政厅联合省慈善协会,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参与,围绕“助力脱贫攻坚战”为主题,以“救急难”项目为平台,以陕西省深度贫困县为重点,开展医疗救助系列慈善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要突出重点向深度贫困县倾斜。陕西省目前仍有11个深度贫困县,镇安县是其中之一。深度贫困县的重特大疾病家庭救助问题是重中之重。要深入开展调研摸底,创新模式,聚焦深度贫困户,精准发力。要募集更多的社会资金用于项目的实施。要加大宣传,不断扩大救助项目的影响力。

省民政厅副厅长戈养年要求,各级政府民政部门,要切实重点做好兜底脱贫工作:要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大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力度;做好特殊困难群体救助保障工作;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强化深度贫困地区民政系统脱贫攻坚;扎实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活动;切实做好“两联一包”和定点帮扶工作。要进一步加大“救急难”项目的工作力度,让广大贫困群众能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

  • 救急难
  • 救助
  • 项目
要加大宣传,不断扩大救助项目的影响力。 省民政厅副厅长戈养年要求,各级政府民政部门,要切实重点做好兜底脱贫工作:要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大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力度;做好特殊困难群体救助保障工作;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强化深度贫困地区民政系统脱贫攻坚;扎实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活动;切实做好“两联一包”和定点帮扶工作。要进一步加大“救急难”项目的工作力度,让广大贫困群众能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