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第一书记李然:脱贫地图记录奋斗足迹

2018.09.26

近日,笔者翻开驻村第一书记李然的扶贫笔记,一幅手绘的脱贫地图映入眼帘。地图中,江西省庐山市蛟塘镇芙蓉村像一棵枝桠向四处伸展的大树,每个树枝的终端标记着一名贫困人员的名字,村里所有贫困户的信息一目了然。

手绘地图知民情

今年49岁的李然是江西省九江市教育局干部,去年8月底开始担任芙蓉村第一书记,这幅脱贫地图是他走村入户时所绘。芙蓉村是“十三五”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属于丘陵地形。全村680户2885人,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散落”在6个村小组中。

“最早是因为不熟悉,通过手绘地图尽快了解民情。现在不用借助地图也能很快找到贫困户的家,但每次翻看地图,都等于再次提醒自己,还有哪几户尚未脱贫。”李然说。

贫困人员胡爱珍一家六口人,父母身体不好,三个孩子都在上学,过去全家都指着她一个人在工地上做小工挣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李然一方面帮她联系到村里新开办的扶贫车间工作;另一方面与帮扶单位协调给予教育资助,解除她的后顾之忧。“现在我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比在工地上轻松很多,生活越来越有盼头。”言语间,胡爱珍脸上挂满笑容。

脱贫摘帽靠产业

“脱贫摘帽,关键靠产业。”李然介绍说,像胡爱珍这样的贫困人员,芙蓉制衣厂里还有5位,随着扶贫车间二期工程的开建,更多的贫困人员将纳入产业发展的链条。此外,芙蓉村近年来发展蛋鸡养殖、稻虾共养等产业,集体经济有了新突破。

从芙蓉制衣厂出来不远处便是芙蓉村新建的幼儿园,这也是最让村民引以为豪的变化。投入2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的幼儿园让村里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在李然看来,脱贫攻坚不能仅着眼于当下,还要立足长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为此,李然与扶贫工作队从产业、教育、村居环境等方面入手,为芙蓉村的未来打下基础。

努力付出赢认可

漫步芙蓉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这背后,是李然等人的努力。为了推动村民改水改厕,李然等干部连续十多个晚上夜访农家,耐心做工作,最终赢得群众认可。

两度援疆,加上此番驻村扶贫,李然已经在外工作了7年多时间。去年底的一个晚上,李然妻子在九江家中因高血压突然晕倒,他连夜赶回家,将妻子送到医院做检查。当妻子血压情况稳定后,他又连夜把妻子带回村里的住所休息,此时已是凌晨1点多。

驻村以来,李然大多数时间吃住在芙蓉村,白天入户摸情况,晚上经常召集村干部、工作队开会研究村扶贫工作。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芙蓉村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致贫原因细分为四大类,因户施策和整体推进并重。在李然看来,只有把工作做得更细,把底子摸得更清,脱贫攻坚才能更好更快。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目前芙蓉村已脱贫46户,今年将力争“整村退出”。“有汗水,有付出,更有收获,这就是奋斗的意义。”李然说。(余贤红)

  • 脱贫攻坚
笔者翻开驻村第一书记李然的扶贫笔记,一幅手绘的脱贫地图映入眼帘。地图中,江西省庐山市蛟塘镇芙蓉村像一棵枝桠向四处伸展的大树,每个树枝的终端标记着一名贫困人员的名字,村里所有贫困户的信息一目了然。 手绘地图知民情 今年49岁的李然是江西省九江市教育局干部,去年8月底开始担任芙蓉村第一书记,这幅脱贫地图是他走村入户时所绘。芙蓉村是“十三五”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属于丘陵地形。全村680户2885人,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散落”在6个村小组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