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这次专家服务基层活动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程义玲主任来得及时,否则我们接收的一位高危产妇可能有生命危险了。我们产科队伍跟程主任学到了处理紧急突发生产难题经验,也为困难群众节省了转院的医疗开支。希望人社部门选派更多的专家来服务基层,让基层群众受益。”在8月5日结束的安徽省专家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贫困县太湖的小结会上,太湖县妇幼保健中心张茶芳副主任不断点赞。
近年来,安徽省人社厅充分发挥专家资源集中的职能优势,深入推进智力扶贫,为贫困地区破难题、建队伍、引项目、促发展。今年以来,根据皖北地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南山区等贫困地区急需,共实施专家技术精准扶贫项目8个,选派91名专家,开展培训77场,为行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247个,达成长期帮扶合作意向37项。
优质医疗教育资源送到贫困群众家门口
优质医疗教育资源作为紧缺资源,贫困地区严重短缺。为破解这一难题,省人社厅致力引导高层次医疗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流动,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优质资源。
“我这次学到了很多,对农村留守儿童遭受性侵的观念改变了,也学会了很多预防和阻止留守儿童性侵的技巧,以及发生事故后的处理方法。”在今年4月26日专家服务皖北贫困县萧县活动中,安徽现代心理学研究院心理学专业王世民副教授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防范留守儿童性侵教育”等课题,为当地校园心理咨询师做了两天的培训和实战技术指导,效果明显,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老师的欢迎,也为留守儿童免遭性侵害设置了一道防护屏障。
在专家服务国家级贫困临泉县的过程中,省江淮名医、省立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胡卫平在当地医院查房带教时,发现一位子宫内膜癌患者马上要动手术。但该类手术属于四类手术,微创技术在该县医院还没有开展,医院手术还是采取传统手术方案,创口大、患者恢复慢,住院时间长。胡主任当即提出可采取腹腔镜技术下子宫内膜癌全面微创分期手术,并亲自开展手术演示教学。近4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持续到下午2点钟,手术顺利实施,创口小、恢复快,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住院带来的经济负担。
打造不走的脱贫致富队伍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要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省人社厅通过培训、座谈、现场技术演示等形式多样的方法,培育了一批不走的脱贫致富实用人才队伍,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的内生力量。
在服务大别山老区贫困县宿松县过程中,省林科院研究员肖正东坚持按照活动方案,冒着大雨为贫困户现场演示整形修剪方法,实地讲解栽培模式、施肥方法和病虫害防治。通过2天的多角度培训、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演示,当地200多户贫困户系统掌握了薄壳山核桃种植方法,熟悉了整形修剪的过程,增强了通过种植薄壳山核桃脱贫致富的信心。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贾兵和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副研究员潘海发在深入皖北萧县服务时,针对当地果树品种老化、盲目扩大种植规模、产业结构落后的问题,2位专家在对种植户和村民进行技术培训,介绍苹果、桃树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指出目前大众化水果生产已过剩,当地盲目追求种植规模必将导致更大损失,必须逐步进行产业调整,防止产能过剩导致种植户再次致贫。
专家服务基层活动中,医疗、农业、教育、旅游等领域专家通过培训、座谈、现场指导、技术答疑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贫困基层培训实用人才和专技人员,放大了智力扶贫的成效。
“定制”服务助力就业脱贫
红爱服饰有限公司是宿松县当地一家民营企业,吸纳26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承载着当地脱贫攻坚的重担。公司过去以代加工业务为主,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代加工路子越来越窄,必须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生存下去。但公司在服装设计、品牌打造、市场开拓方面人才严重不足。省人社厅根据公司反馈来的迫切需求,选派了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服装设计大奖的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袁金龙副教授。袁教授深入企业详细了解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构想,从服饰品牌与服装设计、服装智能制造、服装品牌文化提升三个方面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和座谈交流,并和企业达成了品牌VI设计的合作意向。袁教授也承诺将利用自己人脉资源优势,及时为企业物色优秀设计、管理和市场开发人才。
“要什么送什么”的服务方式深受基层企业和群众欢迎,这种“定制”服务靶向明确,在精准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厚植了当地扶贫就业的沃土。
活动中,安徽人社厅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基层导向、需求导向,通过引导技术、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让基层和群众共享优质资源、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振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