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涉及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约44亿人,经济总量达21万亿美元。对处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是一片新的蓝海。“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人文交流、生态环境、海上合作等领域的共建,更多的人才、平台、项目将会涌现出来。那么“一带一路”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对人力资源服务提出了什么新要求?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又将对丝路经济带的发展有何促进作用呢?
国际人力资源需求巨大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从对外贸易的角度阐述了面对“一带一路”,人力资源需求结构将产生的巨大变化。
李俊介绍,现在我国的服务贸易、对外投资各项指标都名列前茅,对开放性经济人才的需求相当大,“一带一路”在对外贸易中的占比较高,约为25%。货物贸易的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一般贸易占比是比较高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跨境电商这一贸易业态在“一带一路”贸易的占比也在迅速提高,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跨境电商领域的人才需求相当大。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主要是以纺织产品为主,进口主要是以矿物产品和部分纺织产品为主。从“一带一路”64个国家和地区来看,各区域的经济结构、规模、特点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服务贸易涉及的领域比较广,包括跨境电商、文化贸易、服务外包等,人力资源本身也是服务贸易的一个领域。服务贸易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与货物贸易相比,要求素质更高、专业性更强。因此,未来中国的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需要适应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结构变化。
人力资源需求巨大也使得人力资源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化。人力资源的国际合作有很多种方式,如直接劳务输入和输出的合作,人力资源中介或者人力资源产业的合作,职业顾问、高端人力资本技术管理人员跨境流动的自动化、便利化等。“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撑,留学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李俊建议,要充分调动来华留学生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当中来。
西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人才优势
去年以来,陕西省西安市委市政府以开放包容的精神、海纳百川的气魄,接连推出了户籍、人才、创新创业三大新政,大力实施百万大学生留西安的创举、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双百万计划。同步推进大学生创业经济、校友经济、院士经济、院所经济、教师经济,西安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2017年引进培养各类人才26万人,今年已有超过51万人落户西安,其中学历落户占到了65.8%,人才净流入量居全国前列,凤凰返巢、孔雀西飞已成为大西安的新气象。
目前,西安市提出一个新的口号,改革开放看东部、看沿海,“一带一路”看西安,西安现在正在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最重要的区域。陕西全省共有108所高校,其中60多所高校在西安,这是西安的优势。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卢山冰说:“西安有很多著名的高校,这些高校为西安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支撑。西安想要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国家中心城市、自由贸易区,必然要有一些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优势将给西安的发展带来很多契机。西安将致力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打造人才高地,构建网络创新模式,多元合作,重点推进。”
人力资源行业发展为丝路经济带提供支撑
人力资源行业能为丝路经济带发展提供什么服务?丝路经济带的发展又能为人力资源行业发展带来什么机会?
中智公司董事长王旭认为,基于丝路经济带的服务,未来有一些区域需要大家关注。
一是聚焦大西安的产业,为它的产业发展提供垂直专业的服务。随着丝路经济带发展的深入,区域内不同的地区经济的产业发展分布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格局将会由过去综合性通用性的业务竞争转向单个细分产业深入并置的竞争,产业垂直将会获得巨大的发展机会。
二是基于大西安产业和人才大数据挖掘的增值服务,将成为人力资源行业新动能。信息时代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技术的支撑实现了数据化,这个行业的引领模式也在发生着重要变化,数据带来了新的机会、新的业务。数据库的优势以及挖掘数据价值的模式将成为引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优势,并且根据大数据来描绘未来所需要产业人才的图象。
三是丝路产业人才的国际化服务,将成为这个行业下一个里程碑。全球国际人才的移动服务是大趋势,因此未来将衍生出丝路产业人才国际化的需求。做好国际人才移动服务,做好人才走出去服务,做好国际人才到中国发展的国际接轨服务、激励服务和风险防范服务,对人力资源行业来说都蕴藏着很多机会。(李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