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在“精准”上下足功夫——福建省人社系统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2018.09.04

近年来,福建省人社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力在“精准”上下功夫,通过情况精准掌握、政策精准覆盖、服务精准跟进三大举措,全面实施就业创业、技能提升、社会保障、人事人才、挂钩脱贫五大精准扶贫专项行动,努力做到政策措施实、工作责任实、数据效果实,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人社力量。

情况精准掌握 实施动态管理

“为保证系统信息的动态更新和管理,去年我们用了2个多月时间,组织了两次入户调查摸底。”光泽县寨里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所长兼桥亭村党支部书记龚美龙说,福建省劳动就业信息系统全省联网、信息共享,各村入户调查后的信息汇总到镇里,由镇里统一录入。

龚美龙介绍的劳动就业信息系统精准就业扶贫模块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在电脑上,记者看到这个模块收录了镇里所有贫困人口的年龄、收入、家庭成员、劳动能力、就业情况等基本信息。

“村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认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两评议、两公示、一公告’程序,并为他们建档立卡,实行统一管理。”龚美龙告诉记者,寨里镇共有人口21973人,到去年底,除10户36名新增户外,原来认定的300户81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实现脱贫。

“扶贫对象数据精准是脱贫攻坚的前提要件,精确的数据能够让我们更加准确地对症下药。”福建省人社厅负责人表示,调查和数据分析表明,多数贫困户有依靠自身努力,摆脱贫困的意愿。为此,当地通过人社平台的资源优势,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努力为他们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

据了解,福建通过对全省158176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441471名贫困家庭人口的摸底调查,截至今年6月底,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人数为234812人、有转移就业意愿人数52234人。全省各级人社部门有针对性地组织就业培训,推荐就业岗位,促进转移就业38885人,占有转移就业意愿人数的74%。

政策精准覆盖 帮扶综合施策

家住福鼎市太姥山镇才堡村的李招斌,常年在外地务工。2015年,李招斌的父亲突发中风,瘫痪卧病在床。为照顾父亲,李招斌只好回家务农,偶尔打些零工,月收入仅300多元。2015年11月,当地政府通过调查摸底,将李招斌一家列入省定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

2016年,福鼎市人社局作为帮扶单位,多次入户了解李招斌家庭的具体情况,了解到李招斌掌握一些食用菌栽培技术,也有自主创业意愿,但苦于技术不成熟,也缺乏创业资金。福鼎市人社局经过研究,决定采取“技术+创业”的扶持方案,推荐他两次免费参加香菇种植、茶叶栽培等技术培训,还帮助他申请了扶持资金7000元、创业担保贷款5万元,安排技术专家为他进行创业指导。同时,帮助他父亲申办残疾证,申领助残补助金和生活护理费。通过努力,2016年10月,李招斌的1万个香菇菌棒投产,月产出收入2万元,当年即达到脱贫标准。2017年,李招斌还被评为宁德市“精准扶贫之星”。

今年,李招斌将业务发展到了上海,在上海投资10多万元试种植草菇,还在当地招聘了3名员工。“如果今年草菇试种成功,明年我将把这项技术带回老家,带动家乡父老就业创业。”李招斌说。

“只有精准度提高了,才能真正让贫困家庭劳动力上得了岗,脱得了贫。”福建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扶贫一定要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创收能力和增收实效相结合、短期脱贫和长期致富相结合。通过人社部门的职能优势,帮助贫困劳动人员就业相对较易,但要促进他们长远发展,不重走“贫困路”,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上对岗”。

对此,福建省人社部门多年来一直着力攻克“数据摸底”和“数据分析”关,全面实施就业创业扶贫精准施策、技能提升扶贫精准实施、社会保障扶贫精准兜底、人事人才扶贫精准发力、挂钩地区扶贫精准对接五大精准扶贫专项行动,通过进一步完善扩充福建特色就业创业政策超市,出台《关于推进精准就业扶贫六条措施通知》等文件,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纳入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实名制就业失业登记,让他们享受到10项就业扶持政策;率先将社保补贴政策拓展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将社保补贴与求职意愿挂钩;明确将基层平台就业扶贫绩效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补贴范围;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出台鼓励企业设立扶贫加工点、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创业基地吸纳就业等政策举措。

全省各地还结合建档立卡贫困户个人意愿及当地特色产业,进一步细化扶贫方案。福州、泉州、龙岩制定了精准就业扶贫工作方案,漳州、泉州、莆田、三明出台了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福州对创业大本营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提高补助标准,宁德引导高校毕业生采取“互联网+公司+农户”模式创业,以带动贫困家庭增收。

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完成各类职业培训10.56万人次,其中“春潮行动”农民工技能培训7.27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培训1512人;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口2626人;为18.37万名贫困人员代缴社保费1742.25万元;先后组织3批20人次专家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智力帮扶工作。

服务精准跟进 压实责任担当

脱贫攻坚,是重大政治责任。压实责任、精心组织、严格奖惩,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做好服务精准跟进是扣好精准扶贫“第一颗纽扣”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打牢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

为此,福建省将2018年确定为人社扶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制定了福建省人社领域扶贫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方案,成立专项治理工作组,进一步明确专项治理的目标任务、治理重点、工作措施等,将就业扶贫工作纳入年度就业目标责任制进行督查考核。开发就业扶贫信息监测平台,采用热力图技术动态展示精准扶贫业务数据;依托厅政务信息刊物、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扶贫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为了做好服务的精准跟进,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按照做大专项活动、做好“就业红娘”、做优信息推送、做实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的工作理念,积极为有劳动能力和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免费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供求信息、职业培训信息、就业政策法规咨询等服务,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与用人单位有效对接。福州市推出手机“摇工作”APP,精准匹配求职需求;漳州市编印优质岗位信息,直接送到就业困难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劳动人员手中等做法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帮助2.79万人次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组织春风行动,为2.03万人次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免费就业创业服务;招募884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开展扶贫服务。(余列江)

  • 脱贫攻坚
年来,福建省人社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力在“精准”上下功夫,通过情况精准掌握、政策精准覆盖、服务精准跟进三大举措,全面实施就业创业、技能提升、社会保障、人事人才、挂钩脱贫五大精准扶贫专项行动,努力做到政策措施实、工作责任实、数据效果实,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人社力量。 情况精准掌握 实施动态管理 “为保证系统信息的动态更新和管理,去年我们用了2个多月时间,组织了两次入户调查摸底。”光泽县寨里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所长兼桥亭村党支部书记龚美龙说,福建省劳动就业信息系统全省联网、信息共享,各村入户调查后的信息汇总到镇里,由镇里统一录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