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社部门主动作为,瞄准就业脱贫目标,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全面做实就地就近就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亮新招,出台政策促脱贫
印发就业扶贫实施意见。2018年5月,湘西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底,全州实现新增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2500人;建成“就业扶贫车间”300家;建成创业示范乡镇20个,培育200个企业或专业示范合作社,打造2000个创业示范户。
出台配套操作办法。湘西州配套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实施意见的操作办法》,进一步明确相关政策的补贴对象、补贴标准、补贴方式,促进就业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抓重点,多措联动效果佳
抓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武陵山片区湘西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稳步扩容,全州12个创业孵化基地全面升级,目前入驻企业476家,带动就业2000多人。
抓重点乡镇建设。湘西州制定创业带动就业重点乡镇建设3年规划,目前已建成10个重点乡镇,开办专业合作社及企业601家,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26万人。
抓扶贫车间建设。2018年以来,新增了凤凰县正合装饰工艺品有限公司、花垣县湘西七绣坊苗服饰文化有限公司等6家扶贫车间,带动就业508人。
抓农村专岗开发。湘西州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每个行政村开发乡村保洁、公共设施维护2个公益性岗位,全州计划安置3500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
抓就业扶贫招聘。2018年以来,全州共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扶贫”系列招聘会68场,邀请企业1387家,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6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214人。
强协作,转移就业拓渠道
强化东西部协作。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人社部门投入300万元,计划在湘西州新增10家扶贫车间,目前已建成6家。2018年6月,山东蓝翔技师学院十八洞分院正式落户花垣县,开设挖掘、修理、烹饪等特色专业,免费招收湘西籍贫困学生。济南市人社部门还选派教师赴湘西州举办4期贫困劳动力培训班,培训29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40人。
强化长株潭劳务对接。湘西州人社部门先后与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人社部门签订推进省内劳务协作框架协议,依托长沙市设立的劳务协作市场,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提供稳定的求职平台。湘潭技师学院与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联合开办“吉利订单班”,面向永顺县招收100名贫困学生,实行免费就读、带薪实习,每年享受3000元生活补贴,毕业后安排到吉利集团就业。目前,全州在长株潭地区就业的有4.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062人。
强化与广东四市的劳务协作。湘西州人社部门同广东省深圳市、广州市、东莞市、佛山市人社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签订了《湘西自治州孤儿职业教育合作执行协议》《校企合作协议书》等,全面加强劳务协作。同时,几方联合举办了20多场招聘会,共有140家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6682个,达成就业意向1021人。目前该州在广东四市就业1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1万人。
压责任,工作落实严考核
压实工作职责。湘西州各级政府成立了转移就业脱贫工程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人社局长任副组长,承担转移就业脱贫工程日常工作。该州明确了各级政府负主体责任、人社部门牵头抓总职责、16个相关部门分工协作、驻村扶贫工作队进行配合的工作机制。
实行对口联系。湘西州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人社扶贫工作责任制的通知》,明确人社局党组成员对口联系两个县市,每季度带队到县市开展督查,定期通报县市就业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将督查结果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范畴。
加大协调联动。湘西州建立省外、省内、州内和县内四级沟通协调对接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同时,建立政府对企业、企业对劳动者、基层组织对劳动者的联系机制,全面做好劳务输出对接工作。
严格督查考核。他们把劳务协作脱贫纳入各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绩效考核主要内容,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半年一点评,一年一考核”,对责任单位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严格考核。
显成效,各项工作进展快
指标任务实现过半。2018年上半年,全州新增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8033人,完成年任务的80.33%;“两后生”培训1114人,完成年任务的86%;全州累计转移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10.66万人,占贫困劳动力总数的56.46%。
各项补贴落实到位。湘西州认真落实新一轮促进就业创业的“1+3”政策,为5.46万名补贴对象发放培训、岗位、社保等各类补贴5700万元。(湖南省湘西州就业服务管理局 陈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