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江苏沭阳:精准扶贫让6.12万低收入农户实现就业

2018.07.12

家住江苏沭阳县耿圩镇闸西村65岁的顾安霞,以前家里孩子多负担重,仅靠种地生活,家庭收入低。现在,她在镇里的扶贫创业示范基地的一家多肉培植基地里工作,主要负责包装多肉植物,月收入2000元左右。

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沭阳县耿圩镇利用25万元扶贫资金建设电商扶贫服务平台,形成“电商+店商、线上+线下”“电商+代购”“电商+营销”“电商+务工”等多种电商扶贫模式。培育了初心、津美等电商扶贫示范店22家。有了政府的正确引导,耿圩镇的多肉种植规模达到66万平方米,年销售产值2200万元。这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很多像顾安霞一样的当地低收入农户以及普通农户,逐渐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据了解,目前耿圩镇多肉扶贫产业园内,共吸引了附近群众450多人在这里工作,其中有75名是低收入农户。

近年来,沭阳县依托花木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电商扶贫工程,鼓励更多低收入农户参与网络创业,推动“草根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实施“互联网+农业”计划,开展“一村一品一店”工作,目前全县网店已发展到3.5万家,年交易额85亿元,从业人员22.5万人,其中低收入农户从业人员3万多人。

除了依托花木资源优势,沭阳还根据各乡镇实际,丰富扶贫模式,沂涛镇利用扶贫资金盘活厂房,再转租给企业,同时为厂房办理不动产证,通过不动产证明确所有权为政府,并在产权证书上标注“扶贫资产,不得交易”,在保证扶贫资产的稳定的同时,又为低收入农户再添一份收入。

截止目前,沭阳县已有26个乡镇37个扶贫项目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书,并在产权证书上明确标注“扶贫资产”,县扶贫办发函县资产管理部门,明确扶贫资产未经批准,不得交易。这一模式共利用扶贫资金7124万元,已兑现获得扶贫资金入股分红602.1万元,通过此举借力,2016年以来,共吸纳了6.12万名低收入劳动力就业。(苏阳轩)

 

( 责编:lhj )
  • 公共就业服务
截止目前,沭阳县已有26个乡镇37个扶贫项目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书,并在产权证书上明确标注“扶贫资产”,县扶贫办发函县资产管理部门,明确扶贫资产未经批准,不得交易。这一模式共利用扶贫资金7124万元,已兑现获得扶贫资金入股分红602.1万元,通过此举借力,2016年以来,共吸纳了6.12万名低收入劳动力就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