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让工匠精神落地生根

2018.05.01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必须在把握时代内涵、创新培育路径、抓好末端落实等关键环节上聚焦发力,推动“忠诚担当、创新进取、精雕细琢”的现代工匠精神在各行各业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把握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创新精神”。

现阶段弘扬工匠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积极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需要,始终抓住“创新精神”这个核心,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工匠精神在创新的驱动下不断升华,与时代同频共振。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源泉是“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摇篮,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性支撑。要把企业家精神作为根本的力量源泉,以战略眼光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着力在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上求突破。要充分发扬民族企业家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培养造就一大批既具有国际战略视野、又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新型企业家,全力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历史性转变。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石是“班墨精神”。

两千多年前的鲁班和墨子是工匠精神的先行者、倡导者,其热爱本职、精通本职和把工作做到极致的“班墨精神”,依然是现代工匠精神的基石。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更加迫切需要把“班墨精神”在全社会发扬光大,使以岗位为平台、以职业为事业、以极致为品质,成为每一名劳动者的行动自觉,努力营造人人追求匠心的局面。

创新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一是要科学制订目标计划。

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描绘的蓝图,坚持把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提升“四个自信”的重要发展战略,纳入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一起规划,确保有的放矢。要采取远景规划与近期目标相结合的办法,科学制订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相关技工院校和社会各方的责任目标,细化工作措施,确立验收标准。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做法,重点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急需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人才选拔竞赛、专技队伍建设等工作思路理清楚,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

二是要着力营造良好环境。

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良好的政策土壤与社会环境。要坚持把优化政策制度体系作为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来抓,认真按照国家《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制度创新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技能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评价机制、使用机制、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催生工匠精神。要从制度的源头上提高工匠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重点破除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时存在的学历认可难、工资低等诸多歧视性障碍,解决好当前蓝领技工的社会认同感、个人获得感不强的问题。

三是要积极拓展培育渠道。

要始终把握教育先行这一根本,注重把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企业行业的岗位技能需求对应起来,灵活采取课堂学习与岗位实习并重的“二元方法”精准施教,积极创建“入学即入行、毕业有专长、工作即工匠”的培育体系。要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使企业竞争迈入靠产品质量赢得市场的良性发展轨道,不断激发企业追求和培育工匠精神的内生动力。要广泛开展技能人才选拔竞赛活动,积极搭建展示工匠精神的基础平台。要充分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凝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抓好工匠精神的末端落实

末端落实是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最终目的,必须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实。

一方面,要把工匠精神的标准立起来。

要大力倡导敬业、专注、精细的职业态度,坚持把尽善尽美作为工匠精神的根本标准,贯穿落实到每一项工作的全过程。要将“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基本要求,根植社会各行各业,推动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的主流价值观念扎根民众。要及时发现和大力宣扬各个行业、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始终保持工匠精神培育的正确方向。

另一方面,要把本职岗位作为践行工匠精神最佳平台。

弘扬工匠精神不能脱离本职岗位空谈,而要把热爱本职岗位、干好本职工作作为践行工匠精神的主战场。要始终保持一颗锐意进取的匠心,努力把自己锻造成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要不断强化精雕细琢的“匠意”,自觉做到“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努力使自己成为本行业、本岗位的“能工巧匠”。(四川省成都市人社局 宋文甫)

( 责编:lj )
  • 高技能人才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必须在把握时代内涵、创新培育路径、抓好末端落实等关键环节上聚焦发力,推动“忠诚担当、创新进取、精雕细琢”的现代工匠精神在各行各业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把握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创新精神”。 现阶段弘扬工匠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积极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需要,始终抓住“创新精神”这个核心,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工匠精神在创新的驱动下不断升华,与时代同频共振。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源泉是“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摇篮,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性支撑。要把企业家精神作为根本的力量源泉,以战略眼光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着力在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上求突破。要充分发扬民族企业家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培养造就一大批既具有国际战略视野、又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新型企业家,全力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历史性转变。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石是“班墨精神”。 两千多年前的鲁班和墨子是工匠精神的先行者、倡导者,其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