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奖风采

张晨光

2018.04.24

张晨光

晋城蓝焰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矿井维修电工 高级技师

张晨光,男,42岁,中共党员,汉族。他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煤炭行业技术创新能手等荣誉称号,他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煤矿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进程中,张晨光凭借精湛、过人的技能,从一名技工学校毕业的普通煤矿工人成长为全国煤炭系统闻名的技能人才。他过五关,斩六将,一路披荆斩棘,在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夺得矿井维修电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他与他的团队,组织开展矿井自动化升级改造工程十余项,完成各种创新项目40余项,为企业创造了上亿元的经济价值。他独创的“晨光四步培训法”带出了“大师”级的徒弟,产生了无比骄人的社会效应。

一、 发挥“技能”,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张晨光好学、好问、好钻研,他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技术水平,诠释了“时间就是效益”的真正含义。

1997年,矿井简易出煤之初,主提升设备变频器发生了故障,联系国外专家修理,最快一周才能到矿。这意味着整个矿井都要停产。此时,21岁的张晨光主动请缨,面对大家质疑的目光,张晨光仅用一个晚上就完成了修理任务,让随后赶来的外国专家惊叹不已。从那天起,张晨光收获了信心和经验,也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就是要当最好的煤矿机电工。

2009年,所在的矿区2800米皮带编码器显示故障无法运行,该设备是进口设备,如果联系厂家最快需要20小时才能到矿。如果按照一天2万吨煤炭的产量计算,会造成2000万产值的损失。张晨光不顾劳累,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经过90分钟的排查与调试,故障彻底排除,为企业避免了经济损失。

张晨光不仅好学,而且注重经验总结。他根据井下上千种机电设备常见故障,提炼出“机电故障快速排除法”,有效解除了机电设备故障对生产的影响和对安全的威胁。在他的带领和努力下,成庄矿自97年建成投产以来,未发生过一起重大机电事故,百万吨死亡率连续保持14年为零,安全周期保持煤炭行业领先水平。

2013年以来,煤炭市场风云突变,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61.2%,全行业进入严冬!减人提效、降本增效成为了众多煤炭企业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张晨光依托团队优势,扛起了破解难题、创新创效的大旗。

张晨光组织研发的矿井自动化改造项目之一:“皮带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井下皮带的地面远程控制,减少井下17部皮带的85个岗位共计138名岗位工人,仅人工成本每年节约1380万,减人提效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该项成果在全集团公司进行推广,每年节约成本上亿元。在企业转型发展,逆势突围的攻坚战中,张晨光团队再立新功,再创佳绩。2015年,在全国煤炭系统亏损面达90%以上的恶劣市场环境下,晋煤集团不仅无一名员工下岗,当年实现利润2.06亿元,创造了煤炭行业的奇迹。

二、 依托“技能”,夯实企业科技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张晨光团队先后完成各类技术改造创新40余项,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为企业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晨光团队针对制约矿井发展的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项目攻关:“连式拉线闭锁监测系统”和“EEP支架电液控制仿真培训平台”2项技术获国家专利成果;完成“井下红外技术创新”、“井下监测电压低电压报警”、“主井人车自动控制无人执守”、“运输设备自动化改造”、“井下人车电控自主设计”等6项创新成果;自主研发的“KTK125煤矿井下灾害应急通信指挥系统”项目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洗煤厂块煤重介自动控制系统研究”项目已申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研究指导性计划项目和山西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大功率多驱动带式输送机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三、 传播“技能”,释放“晨光”辐射效应

张晨光作为晋煤集团首席技师,不仅在小改小革、创新创造上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更在技能人才培养上匠心独运。张晨光紧密结合井下生产实际,组织编撰了《矿井维修电工开关类》、《矿井维修电工控制类》、《矿井维修电工图集类》、《矿井维修电工故障类》等一系列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材,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张晨光独创了大周期培训学习与小循环现场实践相辅相成的“晨光四步培训法”,即:第一步基础技能集训,第二步故障排查处理,第三步教学互换实践,第四步竞技比武操练。这一培训法得到了企业和行业内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张晨光依托大师工作室的优势,积极开展技术技能“传、帮、带”。多年来,不仅为晋煤集团培养了几千名高技能人才,更是辐射到全省,影响到全行业,慕名而来进行交流学习的企业络绎不绝。在张晨光的指导下,他的徒弟在集团公司各生产矿井相继成立6家“大师工作室”,全部获得省部级“大师工作室”荣誉称号。

工作22年来,张晨光在煤矿机电技术领域不懈攀登,不仅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蓝领精英”,完成的改造和创新不胜枚举,更以领跑煤炭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模式的信心和实力,为煤矿企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