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奖风采

陈国信

2018.04.24

陈国信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

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 高级技师

陈国信,男,46岁,中共党员,汉族。他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首届福建省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他是国家级技能大师领办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陈国信作为伴随经济特区发展成长起来的新型产业工人,二十几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始终奋战在基层一线,刻苦努力,实践创新,成为集专业理论、高超技能于一身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他是第一批全国输电线路技术技能带头人,获得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7项实用新型专利。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哲理。

一、 技能精湛,空中芭蕾显神功

高压带电作业具有安全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是电力系统最具挑战性的职业工种,很多和他同时进公司的工友,纷纷选择离开这个岗位时,陈国信却选择坚定的留了下来,在这个“苦、脏、累、险”岗位一干就是20多年。厦门地处祖国东南沿海,是台风、海浪潮汐等海洋自然灾害多发地带。在厦门经济特区的一千多公里长的输电线路、五千多座高压铁塔的带电检修,陈国信每天都要从地面到天上,从一颗螺母到长达数公里的导线,认真细致地逐一检查。

他每年带领班组开展带电作业200多次,每年实现多供电量8000多万千瓦时,为厦门千家万户源源不断地输送电力。多年以来,厦门的供电可靠性达到国内领先、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他看上去斯斯文文,却是最不怕苦的一个,20多米高的水泥电线杆,他每天都要上上下下十几个来回;制作钢绞线拉线头,他的手和脚脱了一层又一层的皮;在几十米高的铁塔上,他常常一呆就是3、4个小时。从未间断过技能训练,练就了一身硬工夫、真本领。2002年陈国信成为厦门供电公司第一个取得送电线路技师资格的员工;2004年破格获得高级技师资格; 2008年被厦门市授予“有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并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优秀专家人才”。

二、 攻坚克难,科技引领创佳绩。

陈国信对科技攻关有着近乎执着的热情,越是困难越是有挑战性的项目,越能激起他的激情。

2000年,厦门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投产,采用传统的带电作业方法,无法满足现行线路安全规程的要求。陈国信主动请缨,啃“硬骨头”,他带着科研攻关小组一起翻阅大量书籍、文献资料,经过多次试验和野外现场模拟,终于攻克了带电作业技术难题,修正了《电力线路安全规程》的相关数据。“500千伏线路ZB塔中相带电作业的试验研究”成果荣获福建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仅这项成果的应用在厦门就产生了3450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110千伏多回同塔线路检修一直是困扰国内带电作业的难题,这种塔型狭小,操作空间狭窄,陈国信利用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一遍遍模拟操作,提出了用操作杆将跳线向外推扩大安全距离的点子,攻克了技术难关,实现在不断电情况下进行线路带电检修。被业界评价为“开创了中国110千伏线路同塔架设带电作业的新篇章”。仅该成果推广应用,每年多产生2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他带领团队研究完成了“输电线路用120千牛工作荷载省力丝杠”专利,获得第八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研究完成了“耐张塔横担地电位带电作业安全距离扩展方法”、“悬垂式绝缘子串带电更换装置”等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研究完成了“220千伏大跨越高塔悬垂绝缘子串带电更换方法”、“大跨越高塔带电作业进出电场工具”等专利,解决了国内高塔带电作业的技术难点。多年来,由陈国信负责或主要参与的20多项科研成果,产生直接经济效益9010.06万元和带来间接经济效益3.09亿元。

三、 匠心筑梦,薪火相承传技艺

2012年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以来,他将工作室倾心打造成创新、学习、交流的载体平台,创建了“一个点子培育出四个成果”的“4N法则”和创新智慧库。他先后与58名青年员工结对帮扶,将自己多年积攒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他们。在他的带领下,有17个创新成果获得省电力科技进步奖,3人成长为国家电网公司领军人才,10人成为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28名结对成员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资格。他所在的班组4名成员成长为省青年岗位能手、厦门市技术能手、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班组被授予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学习型优秀班组等荣誉称号。

陈国信还利用业余时间编制了57个课题的培训课件,将创新思维、工作经验和管理方法融为一体,着力提升班组的整体理论水平和技术技能。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培训师,他积极承担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培训任务,每年为全省1500余名线路员工授课300余课时。

陈国信,作为伴随经济特区发展成长起来的新型产业工人,二十几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始终奋战在基层一线,充分彰显了工人阶级爱岗敬业、埋头苦干的忘我与奉献,不畏艰难、敢于创新的智慧与勇气,兢兢业业、互爱友善的赤诚与本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