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转移就业有出路 脱贫致富多门路——新疆和田地区多措并举促就业脱贫

2018.04.17

“一定要珍惜机会、遵纪守法、服从管理、增长技能,树立和田人的良好形象。”日前,在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举办的就业扶贫行动欢送仪式上,肖尔巴格乡肖尔巴格村村民阿布都克里木·买买提郑重宣誓。阿布都克里木一行92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将赴广东、库尔勒、喀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等地就业。这些从未离开过故土的人们,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向贫困宣战。

挖掘岗位促进转移就业

和田地区共有7个深度贫困县市、70.5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是新疆乃至全国脱贫攻坚最为艰难的地区之一。由于和田地区人多地少、大型企业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难,外出就业成为增加当地贫困家庭收入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和田地区高度重视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实施了贫困家庭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举措,逐步形成了劳动力储备、岗位开发、技能培训、组织输出等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他们发挥援疆企业、劳务派遣组织和劳务经纪人积极性,抓好城乡劳动力转移和技能培训两项任务,扩大农牧民就业渠道。同时,建立城乡富余劳动力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台账,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实施转移就业脱贫攻坚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不断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了城乡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

1月1日,和田地区举办2018年度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就业扶贫行动启动仪式,500多名贫困家庭劳动力有组织地前往广东、山东、湖北等地企业就业。3月8日,和田地区欢送260名贫困劳动力前往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等市实现公益性岗位就业。3月9日,皮山县欢送1000名务工人员搭乘劳务输出专车赴阿克苏务工……

据悉,从2018年开始,和田地区将利用3年时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10.2万人。其中,预计2018年将实现稳定就业3万人,灵活就业及季节性劳务就业2.14万人。

改变观念增强脱贫信心

如今,“走出一个人,挣回一笔钱;学会一门技术,致富一家人”已成了和田地区各地的共识,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发展当地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针对贫困户思想观念保守、收入来源狭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与人均土地少等核心问题,和田县朗如乡亚甫恰力克村第一书记组织工作队与村“两委”进行劳务输出专题研讨,向村民宣传劳务输出的扶持政策,让村民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项脱贫致富的捷径。同时,朗如乡党委还组织该村留守妇女开设“家庭托儿所”,让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得到照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实现稳定就业。此外,考虑到亚甫恰力克村人均只有0.4亩土地现状,朗如乡党委动员大户承包外出人员的土地发展种养殖业,帮助村民实现增收。

据和田地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贫困家庭中有一个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了,3—4年就能有一笔相当可观的存款,既能改善家庭生产生活环境,又能为主动创业积攒资金,还可通过就业学习一门技能。

顶岗实习拓宽就业途径

1月9日,和田技师学院第一批服装设计和汽车修理两个专业共142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赴江苏、浙江两省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

“此次142名顶岗实习生都经过基础素质和基本技能培训,能较好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劳动纪律观念强、就业技能高,并且均达到了当地企业所需的就业基本素质要求。”和田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阿地力·阿布都拉说。

据了解,和田技师学院是和田地区在校人数最多的学校之一,在校生几乎都是来自深度贫困地区家庭子女。为此,和田技师学院拓宽在校学生的就业渠道,不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力度,并与50多家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无缝对接”培养。

他们还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生愿望,增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类、民族特色手工艺类、信息技术类、土木工程类等专业;围绕和田烹饪、玉雕等产业发展,新建校外实训基地60多家,引进8家企业入校并共建8个实训中心,形成专业与岗位、课堂与车间、教学与生产零距离对接。

近几年,和田地区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服务、做实教育培训等手段,平稳推进贫困劳动力到内地省市转移就业。今后,和田地区还将通过有组织转移到外地企业就业、疆内跨地区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等多种渠道,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稳定就业,实现稳定脱贫。(赵文 马宝兰)

 

( 责编:lhj )
  • 劳动力转移
日前,在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举办的就业扶贫行动欢送仪式上,肖尔巴格乡肖尔巴格村村民阿布都克里木·买买提郑重宣誓。阿布都克里木一行92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将赴广东、库尔勒、喀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等地就业。这些从未离开过故土的人们,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向贫困宣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