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工匠
近日,由中国质量协会联合中华全国总工会开展的全国质量奖个人奖推选活动落下帷幕,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3所巩鹏荣膺2017年“中国质量工匠”称号。
孤胆英雄,国防工业战线显神勇
巩鹏所在的单位是我国惯性技术的龙头企业,巩鹏所在的钳工组承担了包括神舟系列、嫦娥系列在内的多型航天产品,以及国防武器装备用关键零部件的组夹、研磨、滚齿、数控钻等精密加工、装配工作。
在科研生产一线摸爬滚打30年,巩鹏说,因为导弹技术太高新、太尖端,很多零部件的加工无法通过自动化机床来生产,必须手工打造、研磨、精制,这些零件的加工精度,直接决定着国防装备的精准度,甚至有些小零件的研磨平面精度,要求要达到机器都无法完成的12级。
12级是什么概念?
12级就是一面镜子。以前,这样的研磨零件都要委托给其他厂家加工,但成品率低、质量不稳定,经常成为制约生产的瓶颈。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巩鹏尝试着摸索研磨方法、改进研磨环境及设备,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巩鹏成功发明了一个研磨“秘方”,同时,辅以特殊的研磨工具和手法,被大家称作“巩氏研磨法”,终于达到了技术指标要求,而且合格率由合作厂家的50%,提高到近100%。
由于攻克了平面精密研磨技术难关,确保了产品质量,工厂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一下子就可以满足多个型号的批量生产需求。
在同事们的眼中,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巩鹏的身上并不稀奇,因为“孤胆英雄”的故事,在巩鹏的职业生涯中已经不是第一次。
为攻克某重点型号产品中的D形孔加工工艺,巩鹏潜心研究,改进钳工研磨方法,将成品合格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99%。
某产品设计结构复杂,一件产品往往需要数天的时间才能加工完成,而且尺寸和质量很难保证,经过3个多月的日夜奋战,巩鹏熬红双眼,终于找到了新的加工方法,此举一下子就省去了6道加工工序,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还提高工效近50倍。
加工和装配,就像给产品注入灵魂
平面精密研磨技术难题被顺利攻克,多个型号产品的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内外领先地位。同时,也为飞船与天宫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嫦娥三号精准落月、探月三期再入返回等飞行试验任务,立下汗马功劳。
鲜为人知的是,航天产品不仅能够翱翔空天,在石油钻探领域也是广为应用。
前些年,国外制造商依仗其垄断技术优势,以高昂的服务价格在国内石油服务领域牟取暴利。巩鹏带领团队,利用常年在军工领域积累的精密加工经验,自告奋勇挑战了这一攻关课题。
历经一年的时间,巩鹏终于完成了泥浆脉冲发生器的定型,并顺利通过用户现场的钻井作业考核,各项技术及质量指标和进口产品相当,且安全可靠,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
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自然灾害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发展,地质灾害监测设备重要性日益凸显。
带领一批有丰富精密件加工经验的技工团队,巩鹏承担起了生产攻关任务,并很快完成了相关测斜仪的试制和定型,并最终通过现场试验和验证。目前,该系统已成功为北京、甘肃、云南、山西、陕西、浙江等多个省市的国土地质部门、水利部门提供了实时灾害监测,有效预防了相关地质灾害。
“工匠精神与技能的区别在于,技能是可以学会的,而工匠精神是需要长时间领悟的。加工和装配就像给产品注入灵魂,它会更精确、更强悍,拥有更加卓越的质量表现。”这是巩鹏用多年的实践为质量工匠做出的诠释。
融入中国梦的滚滚大潮,就能绽放最绚烂的浪花
“一个人在成长,尤其是年轻的时候,一定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磨砺。不磨练,没有真正的本领,凭啥在社会上立足?”
年轻时的巩鹏,就已经有这样坚定的信念。为了这“真正的本领”,巩鹏付出了常人更多的努力。
在巩鹏的记忆里,30年前那个灯光昏暗的车间里,授业恩师秦师傅一边吃着止疼片,一边传授自己加工技艺的场景永生难忘,老一辈航天人言语不多,但却在自己心中留下了永不熄灭的火种。
为了一流的加工质量,巩鹏废寝忘食地反复练习,一根根板锉变成了针样粗细。在三院技能比武中,他独自坚持到最后,用磨破了肉皮的双手,捧回了冠军的奖杯。
2012年,巩鹏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全国首批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由人社部相关领导亲自揭牌成立。以巩鹏为主要负责人的工作室,成立短短几年时间,就先后完成了工艺攻关优化及技术革新项目38项、编制技术规范及标准41项,开展交流培训40多项,培训学员1000多人次。
2015年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为国铸剑”大型系列人物专题,巩鹏表演的“发丝上钻孔”、“巩氏研磨”等绝活,不仅让国人充分领略了其令人叹服的高超加工技艺,同时,也向社会展现了什么才是“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勤劳朴实”的职业素养,这种职业素养后来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工作报告中定义为“工匠精神”。
此后,巩鹏又做客中央电视台《劳动与梦想》特别节目、应邀参加“大国工匠与国家创新发展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同时,参加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开展的“大国工匠进校园”、中国国防邮电工会组织的“大国工匠巡回报告会”等活动,树立了新时期工人阶级的崭新形象。
巩鹏在一次演讲中说:“到底是什么让一名最普通的航天技术工人产生了如此大的蜕变?直到听到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自己突然意识到,个人的梦想虽然渺小,但只要能真正融入中国梦的滚滚大潮,就能绽放出最绚烂的浪花。”
经过多年生产实践的历练,巩鹏不仅掌握了现代航天军工产业技术工人所必备的娴熟生产加工技能、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现场工艺知识,更在不断努力和超越中,练就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