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群众利益无小事 阳光仲裁助维权——记全国人社系统先进集体、重庆市渝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2018.02.16

阳光仲裁、以“和”为重、便民高效……一以贯之的理念传递着真情的温暖。

作为GDP总量位居重庆市第一的发展前沿地区,重庆市渝北区近年来呈现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加的特点。近3年来,渝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年均处理案件占全市案件总量的近1/10,人均年处理案件量是全市人均办案量的4倍。

“十二五”期间,渝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累计为12114名劳动者主张经济利益4.2亿元,结案率达98%,建立各类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213个、镇街调解中心22个、实现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广覆盖。

俯身大地,便会收获芬芳。2017年,渝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被人社部评为“全国人社系统先进集体”。

重调解——一份满意十份耕耘

两天时间、41名职工的集体欠薪诉求得以妥善解决……这样的故事在渝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并不鲜见。

2017年5月,重庆市渝北区某公司因企业撤场,引发41名职工集体诉公司欠薪争议。渝北区仲裁院与仙桃街道调解中心共同调解,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将此集体劳动争议妥善处置。

“我们本来并未抱太大希望,未曾想,这事这么快就解决了。”这家企业的职工满意地称赞道。

渝北区仲裁院注重在调解上下功夫,渝北区人社局副局长杨力告诉记者:“我们是以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

定期排查机制是题中应有之意。渝北区仲裁院指导基层调解中心对辖区内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重点企业定期进行排查,“有的企业几年前有欠薪行为,我们会对这些企业定期监控。”杨力告诉记者,他们还依靠社保局的信息系统对社会保险费欠费企业重点监控,排查企业欠薪风险。

渝北区建立以区仲裁院、镇街(园区、行业协会)、企业三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为平台,通过企业——园区/行业协会——区仲裁院,或企业——镇街——区仲裁院两条途径解决劳动人事争议的“3+2”调解模式。此举打破了传统的单独依靠人社部门解决劳动争议的局限性。

比如,结合餐饮服务业、商贸流通业劳动纠纷频发的特点,他们与重庆市渝北区商务局合作成立了餐饮服务行业、商贸流通行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主要负责处理行业内的劳动纠纷。

智者敏于创新。渝北区仲裁院还建立调解引导机制,建立集体争议联动处理机制。

近3年来,基层调解中心调处劳动争议案件1026件,参与调处集体劳动争议14件,涉及劳动者561人。

高效能——一份责任十份付出

为了提升办案质量,渝北区仲裁院制定了《阳光仲裁指数评估标准》,建立以立案公开、庭审公开、文书公开、投诉公开、评估机制保障为评估内容的5项一级指数,并在一级指数下设窗口便民规范、进度查询等15项二级指数评估体系,量化办案质量评估标准。

为了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渝北区仲裁院广泛推行流动仲裁。

“我们坚持‘选派一流仲裁员、深入一线调处、化解一个矛盾、教育一个群体’的工作原则,广泛深入矿山、工地、厂房开展集体劳动争议调处。”渝北区仲裁院院长王秀芬介绍。他们建立集体劳动争议预警、主动介入、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劳动保障监察、基层调解中心、工会等部门的合力。

辛勤耕耘必有回报。近3年来,渝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通过流动仲裁累计调处集体劳动争议28起,涉及职工925名。

劳动权益维护中心亦是创新之处。在渝北区,仲裁与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实行“一个窗口接访、信息互通共享、案件归口处理、疑难联合共商”的工作机制,对疑难案件及时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妥善的办案方案。

硬作风——一份使命十份担当

“崇法为民、厚德笃行”,渝北区仲裁院门口悬挂的“院训”,正无声地渗透在仲裁院的每一个细节里面。

法律谚语长廊、仲裁历史文化墙……种种环境营造了“信仰法律、敬仰法律”的氛围,提升了仲裁公信力。

便民联系卡、维权提示牌、案件信息电子显示器……点点滴滴只为了方便群众维权、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8名工作人员、承担全区每年2000多件案件……即使责任千钧,这支以女性为主体的仲裁员队伍却执着向前、无怨无悔。

有人仅休产假40天就自愿放弃产假休息提前回到工作岗位,有人自愿放弃每天1小时哺乳假,让家人把孩子抱到单位喂奶……种种努力都是为了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一次,渝北区仲裁院受理了330余人状告某企业的劳动争议。为依法妥善处理该重大集体劳动争议,仲裁院的同志们集体加班2个月。庭审当天,从早上7点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仲裁院全部工作人员无一人休息和就餐,大家的付出保证了这场建院以来最大规模的仲裁庭审得以顺利进行。

庭审结束后,协助维护秩序的民警、安保人员、在场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为他们点赞。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仲裁员们共同的心声。

2017年,渝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共受理案件1943件,审结1890件,结案率97%,调解率61%;基层调解组织调解争议289件。(记者 林晓洁 通讯员 刘涛)

( 责编:lj )
  • 劳动关系
阳光仲裁、以“和”为重、便民高效……一以贯之的理念传递着真情的温暖。 作为GDP总量位居重庆市第一的发展前沿地区,重庆市渝北区近年来呈现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加的特点。近3年来,渝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年均处理案件占全市案件总量的近1/10,人均年处理案件量是全市人均办案量的4倍。 “十二五”期间,渝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累计为12114名劳动者主张经济利益4.2亿元,结案率达98%,建立各类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213个、镇街调解中心22个、实现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广覆盖。 俯身大地,便会收获芬芳。2017年,渝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被人社部评为“全国人社系统先进集体”。 重调解——一份满意十份耕耘 两天时间、41名职工的集体欠薪诉求得以妥善解决……这样的故事在渝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并不鲜见。 2017年5月,重庆市渝北区某公司因企业撤场,引发41名职工集体诉公司欠薪争议。渝北区仲裁院与仙桃街道调解中心共同调解,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将此集体劳动争议妥善处置。 “我们本来并未抱太大希望,未曾想,这事这么快就解决了。”这家企业的职工满意地称赞道。 渝北区仲裁院注重在调解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