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举办59场创业活动,直接参与人数10600人;组织21场培训活动,培训创业者、创业导师808人;成功孵化创业项目211个……
2017年,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中心强化示范、引领、聚集、辐射功能,充分发挥政府公共创业服务手臂的延伸作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在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2017年的总结会上,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如此评价道。
搭创业舞台请专家助阵
如果没有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的帮助,徐麟、张泽岩、梁国超三个小伙子可能已经各奔东西了。如今,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心的帮扶下,三人成立的四川嘉申影业有限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
为帮助大学生创业者进行创业实践,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设置了“青创+”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定期的导师巡诊、项目坐诊等,帮助孵化项目找准突破口,让他们在创业的路上尽快提速。
“中心配备了专家导师团、企业家导师团、投资人导师团,以及政策咨询服务组。各路专家给我们指点迷津,帮我们解决创业路上的疑难问题。”张泽岩说,在最近一次“青创+”创业360项目坐诊活动中,他们跟坐诊导师刚聊两句,就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专家的点拨和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文化创意产业,新事件、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我们初出茅庐,需要打开思维和眼界,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梁国超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很多活动都会邀请公司的合作伙伴们参加,尤其是通过举办“创客派对”等活动,与创业伙伴们保持深度交流的关系,在创业的道路上抱团取暖。
中心如苗圃师者如园丁
“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让我冲刺在创业的赛场上。”李玉环是成都众合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在他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条动态信息,配图是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举办的“青创+”创业模拟舱之经济舱培训。
“创业之初,我们的团队缺乏企业运营经验。中心了解到我们的困难后,从管理、法律、运营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相应的课程。”李玉环说,创业的艰辛超乎想象,从做好一份工作到开拓一个事业的转变,意味着要学习许多知识,掌握多方面的技能。“多亏了中心定期组织的创业培训,弥补了我们的短板,保证了我们起步稳、加速快。”
“很多创业项目或者因为初期缺少启动资金而‘夭折’,或者因后续发展经验不足导致‘缺钙’。”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心推出了“青创+”创业模拟舱之经济舱培训、“青创+”创业模拟舱之商务舱培训、“青创+”创业模拟舱之头等舱培训、“青创+”创业模拟舱之青年师资培训等一系列培训活动,从怎样配置股权,到如何技术创新,从优化资本运作,到挖掘企业管理资源,循循善诱、量身定制,创业者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随时为创业者加油充电。
为有志者孵化梦想
2017年对于杨候来说是特别有意义的一年。当同窗好友还在人才市场挤破脑袋争抢“饭碗”时,他已经完成了创业的起飞阶段。如今,杨候参与创办的成都道简科技有限公司“企管家”项目,已在业内小有名气。
“在项目创立初期,尤其是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营销渠道,我四处奔波却处处碰壁。”杨候说,他做的“企管家”项目是通过技术创新、业务流程创新、服务创新,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低价的工商及财税服务,市场前景很好。但由于缺乏营销知识和市场资源,很长一段时间里,杨候拿着自己的创业项目,举步无路、进出无门、求助无人。
转机出现在一次项目路演中。当时,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投资人导师发现了杨候“企管家”项目的亮点,投来了橄榄枝。2017年5月,“企管家”项目入驻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从此有了一个可以大展身手的新空间。
“这里有免费的办公场地,稳定的客户来源以及强大的投融资平台。”在杨候看来,中心可以说遍地是宝。如今,杨候的“企管家”每周能够签约20多家企业,尤其受到大学生创业者的青睐。(赵为 吕虹 李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