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正是莲藕消费旺季,来自安徽芜湖的李扬群这个冬天却一脸愁容,他和两个亲戚投资150多万元,在海门市正余镇古坝村承包450亩地种植的莲藕喜获丰收,却陷入卖难困境。“今年行情不好,市场价每斤1-1.5元,而去年每斤能卖到2.5-3元。”李扬群沮丧地说,他们三人每人承包150亩水地,平均每人已投资50多万元。按亩均产藕2000公斤,挖藕人工费每斤0.5元测算,莲藕成本价达1.4元每斤。“如果4月底前卖不掉,莲藕就会烂掉,藕农的投资就打水漂了。”正余镇古坝村村委会主任赵炳成说,现在村里和镇上都在积极为藕农四处找出路。
近年来,大白菜、卷心菜、大蒜、西兰花、土豆、鸡蛋、猪肉等农副产品均出现过滞销或价格狂跌现象,有的农副产品波动幅度越来越大,波动周期也越来越短。令人忧虑的是,遭遇市场卖难并没有让一些种植户及时调整思路,相当一部分人仍存在侥幸心理。记者问李扬群,明年会不会继续种植莲藕?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合同已签了5年,没什么别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赌一把。”
海安农场天鹅村大白菜基本上两三年就上演一幕“爱心助卖”。记者曾为此问过当地村民和村干部,明知单一品种风险大,为何不主动调整品种结构、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呢?得到的回答是,当地没有灌溉渠,没法种水稻,种大白菜已有多年且驾轻就熟,改种其他作物,既没技术也不知销路如何,用他们的话说,“大白菜不可能年年滞销”。
由此可见,“赌一把”的心态,在农民闯市场中较为常见,同时也反映了农民认识市场、驾驭市场存在短板。
我省2010年开通的12316惠农短信服务平台,免费向全省种植、养殖订阅用户提供技术、气象、政策等信息服务,目前用户数达300万。负责该平台运行和维护的省农业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坦言,该平台迄今对市场预测是空白,且国内还没有建立统一农产品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供求信息,以及前瞻性分析。“早知道今年这个行情,怎么也不会投资。”李扬群告诉记者,他投资种植莲藕并非心血来潮,因为2015年、2016年,莲藕市场价均在2-3元之间。
省政府参事、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包宗顺认为,避免农产品“丰产不丰收”的尴尬,迫切需要补短板的是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这方面应多向国外学习,如荷兰生产西红柿的农场主,对全国西红柿生产者、生产总面积、年总产量等情况了如指掌;加拿大奶牛农场的奶牛养殖数量受配额严格控制,农场不能随意增加养殖数量,且养殖配额指标可高价有偿转让。他建议,政府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关系。大力扶持和促进各类农业生产和服务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的发展,鼓励和促进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跨地区联合发展,使它们逐步承担起农业生产组织者的职能,从整体上快速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丁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