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多领域职业资格“挂证”泛滥势头初步得到有效遏制。
职业资格“挂证”是指将本人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违规挂靠到非工作单位名下,以获取报酬或谋取其他利益的行为。近年来,“挂证”问题突出,影响了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健康发展,扰乱了相关行业的市场发展秩序,给公共安全、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隐患。
2017年4月,人社部印发《关于集中治理职业资格证书挂靠行为的通知》,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知识产权局等行业主管部门,集中部署打击药品流通、环评、建设、专利代理等领域的“挂证”问题。
通过集中治理,相关从业人员、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初步实现了由“不敢挂”“不能挂”到“不愿挂”的转变;全社会对“挂证”问题及其危害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初步形成了共同关注“挂证”问题、共同参与“挂证”治理的良好局面,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
下一步,人社部将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深入推进职业资格领域改革,保持打击“挂证”行为的高压态势,实现职业资格“挂证”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任社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