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跑腿垫资”少很多跨省结算“一单清”

2018.01.16

“报销所需材料已寄回老家1个多月,不知何时才能拿到报销款。”“往返路费800多元,有时一次还办不好。”……一年前,垫资负担重、报销周期长、往返奔波苦是困扰跨省异地就医群众的“烦心事”。

如今,所有统筹地区已实现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对接,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不断扩大。

政策逐渐完善,难题逐个破解,速度逐步提升……全国医保经办系统以服务民生为主线,让中央决策部署惠及每位参保人员。

缩短报销周期跑出便民速度

据上海市医疗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底,外省市参保人员在上海市发生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共计7185人次。出院结算涉及医疗总费用共约19329万元,其中医保基金支付费用11204万元,医保基金支付比例为58%。这意味着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开展,使得百姓每次住院可比以往平均少垫资1.6万元,超过每次住院发生医疗总费用的一半以上。

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前,患者出院时需自行垫付费用再等待报销。如果患者不结清费用,医院就无法开具发票,缺少发票,患者便无法报销,更没钱周转以继续缴费治疗。

“在一些大病治疗过程中,我们开出治疗方案,常常还要考虑病人没钱了怎么办。”贵州省肿瘤医院综合内科一病区主任吴伦宽介绍,作为专科医院,该院病人就诊时间长,费用消耗高。实现直接结算后,大病患者家庭少了东挪西借治疗费的窘迫,医院欠费率也有所降低。

回参保地报销,不仅手续繁琐,还可能因单据不全、凭证缺失等造成群众“多跑路”。

说起陪母亲来北京就医的经历,山东菏泽的李进良直吐苦水:“有次去报销时,一张上千元的发票找不到了,费用无法报销。如果再回医院去拿盖章证明的存根联复印件,时间账、经济账又不划算,真是左右为难。”

李进良说,他从去年起便一直密切关注着跨省异地就医政策。如今,当他再登上回乡列车时,不必再因一摞纸质发票而忧心忡忡。

“过去报账3个月,现在只需3分钟。”便民速度“质”的飞跃,让广大群众拍手称赞。

便民速度的背后,是医保经办机构所做的大量基础性工作以及各地医保人的努力。以北京市为例,自国家加快推进直接结算以来,北京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第一时间成立异地就医结算小组,超前谋划,分段推进,集中攻关,实现了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和承担直接结算就医人次两项重要指标的全国“双首位”,让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在首都获得公平可及的就医体验。

确保系统稳定提升结算体验

医保在河北,发病在山西,转诊去北京,去年夏天,河北省滦南县的崔少平经历了人生一“难”。所幸手术和康复顺利,更顺利的是,在晋、京两地出院时,他都是通过跨省异地就医系统进行的直接结算。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点多、面广、线长,全国联网涉及医院HIS系统、就医地省平台、参保地省平台及国家平台的对接,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突发情况或异常问题。

据北京市医保中心统计,截至去年10月31日,全市各定点医疗机构在申报直接结算过程中出现各类故障报错1120笔,累计故障发生率为4.8%,其中7月至10月故障发生率分别为8.5%、10.65%、4.33%、2.18%,故障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在去年人社部召开的跨省异地就医业务数据管理和智能监控会暨第三季度工作调度会上,多地医保经办机构负责人反映,直接结算全面推开后,系统要处理跨地区应用的大规模数据,这对于系统运行安全、承载能力都是极大考验。

如何使“信息流、业务流、资金流”线上流转更顺畅,避免在结算环节“卡壳”?(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各地医保经办机构深思熟虑笃行,凝聚多方合力,加快机制建设,强化系统维护,减少各类故障的发生。

北京市在工作开展之初便在全市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中广泛征求意见,发放调查表100余份,统计近3年来的异地就医数据。该市全面梳理政策规定与就医流程,通盘分析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形,制定了12万字的系统需求书,召集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多轮研讨协商,下好“先手棋”。

黑龙江省社会医疗保险局与省人社厅信息中心就出现问题原因、如何快速解决、各部门如何配合等内容,印发了《关于建立异地就医快速应急反应机制的通知》。《通知》要求,除特殊情况外,技术人员应在24小时内完成清障。

浙江省将省内系统升级与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同步推进,改变省内异地就医省市县三级通信模式,定点医疗机构通过“一卡通”专网直连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以尽可能减少流转环节。升级改造后的省内异地就医系统可在普通电脑服务器上部署实时结算服务,既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又保证了在业务高峰期系统计算能力的弹性扩展。

“为持续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工作,更好地满足群众异地就医需求,要继续完善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功能,探索建立系统运行管理联系处理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强系统运行维护,保障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在去年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时任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唐霁松表示。

实现一单式结算减轻患者负担

去年,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人员跨省就医“一单式”结算的首位受益者,马跃进在陕西西京医院出院结算时享受到了出乎意料的便捷与温暖:住院花费4.28万元,除基本医保基金报销1.31万元外,大病保险基金报销1.16万元,他不用再到商业保险公司报销。

宁夏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印发《关于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资金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省外就医大病保险资金使用和结算途径。该局在前期联合软件公司开发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院端“一单式”结算程序的基础上,于去年6月底实现这一程序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的对接。截至去年10月31日,宁夏共结算城乡居民跨省就医37例,基本医保基金支付87.1万元,大病保险基金支付28.4万元。

延伸服务半径,扩大叠加范围,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发挥出最大效能,从而最大程度减轻患者负担,是各地医保经办机构的共同追求。

海南省在省级财政专户下设立大病保险子账户,单独核算,确保商保公司顺利进行预付金和清算资金收付;河南省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费用统一报销、统一在出院时结算并显示,方便参保人员结算和查询。

在河北省滦平县,异地就医结算管理平台上的数字印证了这一作法的效果:该县参保人员鞠晓飞因肝血管瘤在北京住院治疗,费用总额51423.22元,基本医保基金支付34550.22元,大病保险基金支付4125.80元,现金结算12747.2元。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结算手续合二为一,个人自费部分不到25%。

“我们将民政、扶贫、卫计三个部门数据共享到医保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费用由人社部门统一支付和结算,这对跨省异地就医人员同样适用。‘三重保障线’互相衔接,让贫困群众没有后顾之忧,安心治病。”滦平县医保中心主任陈华强说。(李浏清)

 

( 责编:hjx )
  • 医疗保险
“报销所需材料已寄回老家1个多月,不知何时才能拿到报销款。”“往返路费800多元,有时一次还办不好。”……一年前,垫资负担重、报销周期长、往返奔波苦是困扰跨省异地就医群众的“烦心事”。 如今,所有统筹地区已实现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对接,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不断扩大。 政策逐渐完善,难题逐个破解,速度逐步提升……全国医保经办系统以服务民生为主线,让中央决策部署惠及每位参保人员。 缩短报销周期跑出便民速度 据上海市医疗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底,外省市参保人员在上海市发生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共计7185人次。出院结算涉及医疗总费用共约19329万元,其中医保基金支付费用11204万元,医保基金支付比例为58%。这意味着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开展,使得百姓每次住院可比以往平均少垫资1.6万元,超过每次住院发生医疗总费用的一半以上。 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前,患者出院时需自行垫付费用再等待报销。如果患者不结清费用,医院就无法开具发票,缺少发票,患者便无法报销,更没钱周转以继续缴费治疗。 “在一些大病治疗过程中,我们开出治疗方案,常常还要考虑病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