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好的扶贫,江西九江市各地就业部门主动作为,将“就业扶贫”工作置顶,大胆创新、真抓实干,频繁出新,走出一条又一条新路子。
宣传出新,把握对象心理
做好就业扶贫的宣传,不但要精准,还要喜闻乐见,让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的贫困户能接受甚至口口相传。九江市濂溪区编写了《就业扶贫“七字歌”》,将就业扶贫工作的主要举措进行了精炼概括。“七字歌”张贴在各村,随处可见,成了大人小孩随口朗诵的歌谣,让各项就业扶贫措施入耳入心。
濂溪区高垅乡的村干部高兴地说:“就业扶贫‘七字歌’非常好,大家都在唱,宣传效果比我们以前的方式好多了。”
培训出新,打造精准服务
全市各地不但举办了几十期电商培训、月嫂培训,还因地制宜抓住各地特色,打造“一对一”的培训服务。九江市都昌县就业局抓住当地特色产业-雷竹,聘请专业人员,将雷竹种植培训班搬进贫困村,在雷竹林开展教学,效果显著,已帮助贫困户种植雷竹200余亩,安置贫困户数十名。
“我家有四亩雷竹,撂荒16年,按照他们专业的方法控温,年底就能出竹笋啦。施肥和控温的时候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他们,不要钱的。” 都昌县鸣山乡九山村贫困户张九妹说。
模式出新,送去上门岗位
九江市就业部门通过创建“四个一批”(一批就业扶贫示范园区、一批就业扶贫示范点、一批就业扶贫车间、一批国家就业扶贫基地)为贫困户送去一大批在家门口的岗位。但并不满足于此,还通过创新模式,把岗位送到贫困户家里去。九江市武宁县通过打造“卫星工厂”,将便于运输的机器放在不便外出的贫困户家中,让贫困户在家里就能就业致富。“卫星工厂”的模式在各地得到推广,仅今年就有4家企业建立了“卫星工厂”扶贫车间,带动就业140余人。不断增强贫困户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他们脱贫致富的步伐。(九江市劳动就业服务局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