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就业稳中向好依然可期

2018.01.04

经济增速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至6.9%的区间,经济韧性增强;1-11月份,城镇新增就业1280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发布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中国经济运行呈现积极变化,就业成绩亮眼。这也让我们对2018年经济运行以及就业工作充满期待。

经济平稳运行 就业稳中向好

2017年,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彭战表示:“2017年,在第一、二产业平稳增长的前提下,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继续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回落,消费增速总体平稳,进出口增速显著回升,就业数据良好,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人社部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延续了稳中向好的态势。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人,同比增加30万人,基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5%,为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点。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27万人,同比增加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3万人,同比增加8万人。

国家统计局数据进一步印证了就业好成绩。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生产需求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比上月有所回落,进出口形势持续向好。从就业来看,1-11月份,城镇新增就业1280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都保持在4.9%左右的较低水平,就业比较充分。“主要经济增长指标在去年同期基数比较高、近期国际上不确定性增多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扎实推进结构调整、污染防治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效果,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的韧性很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

近期,多家权威国际机构相继调高了2017-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增速预期。

外贸能否持久拉动就业

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虽然我国单位出口对本国就业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小,但总出口对促进国内就业作用显著。目前,每百万美元货物出口对我国就业的拉动为59人次。由于我国货物出口总量较大,一共可以产生1.2亿个就业岗位,其中加工贸易能带来2200万左右的就业岗位。

那么,我国当前外贸进出口的发展态势和前景能否持续拉动就业呢?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认为,2017年,随着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国际市场需求明显改善,从而带动我国出口显著回升;同时,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带动进口持续增加。另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助推我国进出口价值增长,加上2016年我国进出口基数较低,从而使2017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不仅延续了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回稳向好态势,也创下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半年度同比最高增速。虽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依然严重,“逆全球化”现象不断增多,但随着我国对传统市场的进出口全面回升、贸易方式结构不断优化,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推进,未来我国外贸依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会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保持稳定的拉动。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从世界经济环境着眼,对中国的贸易增长做出判断。“长期以来,全球贸易增长和经济增长关系密切,全球贸易增速一般是GDP增速的1.5倍。但是2012年以来,连续5年世界贸易增速低于GDP增速。自2016年四季度以来,全球出现了投资增长带动经济温和复苏的局面,全球贸易增长开始上升。但世界各国生产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世界经济复苏的力度和贸易回升速度并不会很强。同时,国际价值链分工基本停滞,也显示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速趋向一致。”祝宝良预计我国出口增速将回落至与世界经济同步,即3%-5%的水平,但世界经济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作用具有一定持续性。

虽然祝宝良也认为世界经济复苏对中国出口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他对于外贸增长速度的预测更为审慎,即2018年进出口形势是较为保守的乐观,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不可过于乐观。

迈向制造强国的劳动力市场选择

2017年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长4.2%,其中传统制造业投资普遍增长较慢,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达到18.4%;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8.3%,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1.6%。以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产业快速成长,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标签。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模型室主任张涛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未来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那么,应该如何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的大发展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建议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综合协调实体经济与非实体经济的发展,着力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二是着力打造更多的区域制造中心和区域就业中心,同时,避免一二线城市过度的就业极化;三是充分释放人力资本红利,实施人力资本友好型劳动力市场政策,着力打造一批“大国工匠”;四是抓住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有利局面,着力促进劳动力向制造业领域配置;五是高度重视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就业的影响,着力以最少的就业岗位破坏来实现新技术对就业岗位最大规模的创造。(李小彤)(图表漫画 小米/绘 图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人社部)

 

( 责编:lj )
  • 公共就业服务
经济增速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至6.9%的区间,经济韧性增强;1-11月份,城镇新增就业1280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发布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中国经济运行呈现积极变化,就业成绩亮眼。这也让我们对2018年经济运行以及就业工作充满期待。 经济平稳运行 就业稳中向好 2017年,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彭战表示:“2017年,在第一、二产业平稳增长的前提下,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继续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回落,消费增速总体平稳,进出口增速显著回升,就业数据良好,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人社部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延续了稳中向好的态势。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人,同比增加30万人,基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5%,为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点。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27万人,同比增加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3万人,同比增加8万人。 国家统计局数据进一步印证了就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