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酒泉市把“转移就业脱贫,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来抓,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充分发挥企业单位职能作用,发布岗位信息、搭建招聘平台、开展技能培训、助推创业工作,全力推动就业扶贫工作。
发布岗位信息,做好需求对接。充分利用乡镇劳务工作站、村组劳务联络员等力量,通过入户调查、建档立卡数据共享等方式,详细掌握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状况,建立了贫困家庭劳动力信息档案,为针对性提供帮扶就业方案打牢了基础。
同时,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及时收集市、县辖区内商铺、手工作坊、电子加工等小微企业的招聘信息,编制成用工信息宣传单,每半月定期为贫困人员进行发布。1-6月,共发布用工信息750余条,切实做好了用工单位与贫困求职人员的需求对接。
搭建招聘平台,促进转移就业。充分发挥各乡镇劳务示范组织的工作积极性,以移民乡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为主要对象,结合全市“春风送岗”、“就业援助月”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的开展,利用乡镇赶集日、村组开展培训之机,适时举办“点对点、一对一”现场招聘会和灵活多样的送岗下乡活动,有效搭建起了贫困劳动力求职直通平台,把岗位和政策送到贫困户家门口。至目前,全市共举办现场招聘会18场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100多个,达成意向性用工协议606人。
开展技能培训,实现技术脱贫。为了使农村贫困劳动力学习新技术,接触新观念,增强自信心,以贫困家庭劳动力为重点,根据市场需求及劳动力参训意愿,深入各乡镇组织开展了以家政服务、中式烹饪、电焊电工、民间手工艺制作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技能培训活动。结合三春生产,移民乡村开展劳动力科技培训1.1万人次,完成劳务技能培训2064人。
加大政策扶持,拓宽就业空间。各县市区制定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劳动力创业扶持力度,积极开展农民工创业贷款、创业培训和返乡创业园区建设工作,引导支持返乡人员发展规模种养、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商等新业态和新模式,以吸纳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推动了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的联动发展,进一步发挥了创业带就业的倍增效应。截至6月底,全市共输转农村劳动力16.5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87%,创劳务收入18.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