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海一家通信技术有限公司15名员工拿回属于自己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共计132818元。而对这起劳动争议,相关部门从启动预警到成功调解,仅用了两个工作日。
记者从上海虹口区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了解到,岁末年终,企业欠薪等案件进入高发期,该区日前为群体性劳动争议开通“绿色通道”,借助基层调解组织和工会的作用,有效维护劳动者权益,让劳动者维权之路不再漫长。
12月6日,虹口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工作人员在接待职工咨询时发现,前述这家通信技术公司存在群体性劳动争议的苗头。
随即,仲裁院按照规定于12月7日启动预警、预防机制,会同企业所在地的欧阳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街道工会上门了解情况,发现这家公司因业务调整,书面通知将与80余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但双方未就代通金(企业未提前30天告知劳动者解除双方劳动关系时支付的费用)及经济补偿金达成一致,从而引发纠纷。工作人员当即与企业负责人和员工代表约定于次日现场调解。
12月8日,在现场调解会上,15名员工于当天20时与这家公司达成一揽子调解协议,公司将于12月15日支付员工工资66776元及经济补偿金66042元。同时公司承诺,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妥善处理剩余70余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事宜。
“如果按照一般程序,职工拿到欠薪的时间将会大大延长。”虹口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先立案之后才进行仲裁,如果企业不服裁决还会起诉,通常时间要长达数月甚至更长。开通绿色通道之后,先行调解等办案机制的介入,加上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息诉止争和预防预警的功能,极大地缩短了时效。
在这其中,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工会组织起到了积极作用。
记者从虹口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了解到,目前虹口调解工作已经实现街道全覆盖,成为化解劳动争议的第一道防线,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该区8个街道的基层调解组织共调解案件133件,调解成功87件。
不仅如此,工会依法维权作用也显著显现。目前虹口区8个街道总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全部实体化运行,劳动关系指导员、专职法律援助工作者、公益律师团队等工作力量全部到位,方便职工找到“娘家人”来撑腰。
另外,针对老板失联,职工担心拿不到欠款等情况,工会与仲裁院等部门沟通协调,推动政府启动欠薪保障金进行垫付,让劳动者吃下“定心丸”。(记者 钱培坚 通讯员 罗菁 龙钢)